第七章 冲货、砸价治理(19)
十几年了,中国的市场营销竞争焦点、市场格局、通路格局发生了多少变化?变化的市场中,每一个企业都是“新兵”,固守以往的经验一定会过时,收藏武功秘籍是会贬值的!
十几年了,教材一个字没变?
现状四:企业内训系统性、生动性有余,但实用性尚待提升
笔者去一个跨国知名企业讲课,学员告诉我,我是他们公司第一个外聘的营销培训老师。
思考:
为什么我会是他们公司“第一个外聘的营销培训老师”?外企没有培训预算吗?不是!
原因是“如此优秀的成熟外企”都有自己成套的营销内训教材和讲师。
知名国际公司采购课程,一般都倾向于新观念课程(比如九型人格、全脑分析、同理心聆听)、激励课程(比如巅峰销售心理)或者户外拓展,对营销课程他们极少请外面的老师——他们认为“老子的营销管理是天下第一的,别人要向我们学才对”。
要真是这样也行呀!
误会了,大家又误会了。
据笔者打工的亲身经历,加上近几年和同行广泛交流,以及对各“名门正派”培训资料的搜集学习所知,跨国企业的培训系统大致分四个方向:
企业知识:企业文化、产品特征、系统利益……
基本素质教育:ttt训练、有效沟通、时间管理、s支持)。但除非你待在国际知名企业干一辈子,否则走出门你就会知道“江湖很大,道行尚浅”,在大多数中国企业做市场,要学会无中生有、乱中求冶、量入为出,甚至做无米之炊……这么多年,多少外企的职业经理走进中国内企做高管,掰着手指算看看,成功了几个?尤其是首次转业者(从外企跨入民企的第一次经历),大多数“生死时速两三年”。
“老子天下第一!”“从来不外请营销课程。”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