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管理动作分解培训教材升级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章 端正观念:多维度动态看厂商关系(13)(2/2)

    1995年前后,一些企业开始喊终端销售的口号,经销商的区域地盘更小了,而且不得不走出门去进货做陈列。目前消费品行业待在家里等生意上门的“坐商”大都已“阵亡”。

    1997年随着几个外资消费品企业的“通路精耕”计划展开,“预售制”变得越来越普遍,厂家业务代表亲自拜访终端拿订单给经销商送货,经销商进一步“退化”成送货司机。

    2000年后大卖场蓬勃发展,厂家开始逼着经销商拿一般纳税人资格、出费用、招导购员做超市。经销商交了无数学费刚刚学会做超市,国际连锁们又纷纷提出要和厂家直接合作,越来越多厂家开始直营大卖场了。不少厂家选择经销商做卖场服务商利润后返模式:经销商给超市送货(算是厂家“借”经销商的货给超市供货),超市给合同乙方(厂家)结款,经销商月底凭超市收货单和厂家对账,厂家给经销商“还货”,同时根据送货金额给经销商几个点的配送服务费。

    从“大户代理”到“密集分销”再到“预售制”再到“利润后返”,厂家的手是越伸越长,经销商则被越架越空——以前市场在经销商手中,现在市场已逐渐以厂家为主导。厂家更多的不靠经销商做销售,而是借用经销商的配送能力、仓储能力和财务压款能力。厂家说是让经销商完成分销工作,实际上“销”只是形式,“分”才是实质。

    以前经销商是“上帝”,大的经销商甚至敢跑到厂里发飙摔总经理的杯子,动不动就提条件“你再不给我几个点我就不做了”。现在经销商还是“上帝”,只不过不再独家经销,所以“上帝”比较多,甚至一个县城就有两个“上帝”,甚至满街都是“上帝”。以前的“上帝”很牛,现在的“上帝”则比较被动——你必须听话,听话才是“上帝”,如果不听话,弄不好厂家就会给你“上刑”,最后还可能要让你“上路”。

    厂家为生计,必须把经销商区域划小、把市场做细,这是商业规律。超市为生意计,希望和厂家直接合作,得到更多支持,这也是情势逼人。厂商博弈,过河拆桥是必然结局,大家都是不得已!青蛙要活蛇要饱,秦香莲和皇姑都有理,只有陈世美不是人!难为经销商成了过河就拆的桥。难怪有经销商抱怨:品牌是厂家的,市场是终端的,我们经销商只是个“拉皮条”的,经销商之间的倾轧我们其实不怕,最怕的是厂家变卦,说不让我们卖我们就没有利润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朝不保夕”!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