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岗位培训手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节 人际关系管理(1)(2/2)
    员工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相应的,激励方式也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但层次也最低,所以物质激励的作用是表面的,激励深度有限。随着生产力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应该把重心转移到满足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上去。换句话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激励应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外激与内激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美国学者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有两种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凡是满足员工生存、安全和社交需要的因素都属于保健因素,其作用只是消除不满,但不会产生满意。这类因素如工资、奖金、福利、人际关系,均属于创造工作环境方面,也叫做外在激励,简称外激。

    满足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最具激发力量,可以产生满意,从而使员工更积极工作的因素属于内在激励因素。往往不是外在激励因素,而是内在激励因素,能使员工从工作本身中(而非工作环境)取得很大的满足感,或工作中充满了兴趣、乐趣和挑战性、新鲜感;或工作本身意义重大、崇高,激发出光荣感、自豪感;或在工作中取得了成就、发挥了个人潜力、实现了个人价值时所出现的成就感、自我实现感。这一切所产生的工作动力远比外激要深刻和持久。因此,在激励中,班组长应善于将外激与内激相结合,以内激为主,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目的是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即员工积极性更高;所谓负激励(负强化)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目的是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犯错员工改过向善,积极地向正确方向转移。显然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到周围其他人。班组长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去邪,形成一种好的风气,产生无形的压力,使整个群体和组织的行为更积极、更富有生气。

    (5)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果才好,激励强度才大。所以班组长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