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1)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程,对保障安全生产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包括安全宣传、文艺、法制、条规、管理、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培养和增强安全文化意识,对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所采取的方式也有不相同。以下着重阐述几点以供参考。
一、制定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安全第一”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把安全和生产统一起来,抓生产首先要抓安全,尤其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2.“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就是要求企业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现行的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事故处理型转变为事故预防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
安全主任可根据企业实际提出自己的安全生产方针。
实例
领导安全承诺,全员安全责任,体现安康为本,推行科学管理,建立预防体系,追求本质安全,完善自律机制。
二、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
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等作斗争,还要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所以,企业需要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下工作。为此,企业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检修的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好标准活、放心活。
三、制定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而健全安全管理法规的目的是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从而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