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充实你的人脉账户,拓展人脉的黄金术(4)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样积累人脉资源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介绍,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这些都省下来了。
认识带圈的朋友,目的就在于我们要求同存异,多多认识一些圈外的人。“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不仅仅是处理好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良方,也是处理好个人人际关系的妙药。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恪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陈旧观念的人会使自己陷入某种程度的孤立。
时下最流行的一种自我介绍或自我吹嘘法是“圈子”法。一次校友聚会,在大家彼此自我介绍时,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圈儿”。有的人说自己是在广告圈儿里混,有的说是在设计圈儿,有的在营销圈儿……如此种种,只要在某个职业后面加上两个字“圈儿”,就像已有了归属的栖息地,似乎有了些许成就感。而且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同圈”里的人之间,也要较圈外的人之间亲热了许多,更有甚者根本不愿与圈外的人接触。
迄今为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在中国至少流传了几千年之久。它为千千万万的人提供了交朋择友的理论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观念显然已经有些过时。现代社会讲求的是实效与利益,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借助一些“圈儿”之外的力量了。
当然,要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让我们能够借助“圈儿”之外的力量成就一番事业,首先你要知道人脉资源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以怎样的方式对别人。”要获得朋友圈里的资源,你就要舍得奉献你自己圈内的资源。
在饭桌上扩展你的人脉资源
中国人有独特的饭桌文化,几个原本不认识的人,如果能有机会凑在一张桌子上吃顿饭,关系就会拉近不少。中国人更有“吃人家嘴短”之说,求人办事时,只要对方答应了你吃饭的邀请,那么,所求之事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不管谈生意还是交朋友,在饭桌上套套近乎,待酒足饭饱之后,一切都会好办得多。由此可见,饭桌是拓展人脉的重要途径,学会在饭桌上拓展人脉也显得非常有必要。不管是已经熟识的还是尚且有些陌生的朋友,都可以借助饭桌来沟通感情,让彼此之间相处的更融洽。
有人认为饭桌上得到的朋友都是些“酒肉朋友”,不值一提。事实上如果把握得当,不但不会结交到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的朋友,反而会“吃”出一大堆情同手足的朋友。
一家网络公司准备上市,但资金上有点儿问题。负责此事的副总经理找到了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但双方提出的条件相差太大,经过几个回合的谈判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网络公司总经理非常着急,于是亲自出马到投资公司。对方见是总经理出马,会谈显得略微和善一些。借此机会,网络公司经理邀请信托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吃饭。席间大家各说东西,不谈公事。酒至半酣才开始讨论公事。各自诉说自己公司的难处,总经理明察秋毫,针对投资公司的为难之处,提出了大的原则……筵席散尽时,那位负责人拉着总经理的手,略有醉意地说:“冯总,看到你的酒量就看到了你的豪气,也看到了你们公司的大好形势。回去我们商量一下,希望咱们能够进行合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