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时刻关注下属的内心活动(6)
抗日战争时期,马本斋组织回民支队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于是日本烧掠马本斋的家乡,并把马本斋的老母抓去。日军威胁说,如果马本斋不投降就杀死他的老母。马本斋为了民族大义继续指挥军队英勇地和日军作战,马母也深明大义,绝食而死。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大批人,才使得中华民族最终取得胜利。也正是领导者对这一批人委以重任,才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使海外的科学家们欣喜不已,他们知道报国有望了。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发展,一大批科学家冲破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中央领导极其重视,把他们分配到重要的岗位上。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候,条件极其艰苦,他们还是以顽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1998年长江、松花江洪水肆虐,人民子弟兵和一些基层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为抗洪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这种情况就是为大义舍小义的精神。事后,一大批在抗洪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被上级领导提拔重用。毫无疑问,他们在新岗位上也一定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们有情有义。
领导善于用重情义之人不仅在一个国家,在一个企业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员工有情有义才有责任感,才会忠心于你,也才会努力完成你交付的任务。反之,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一个只懂得爱自己,不愿意多付出一点的人,是永远不应该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的。
偶尔听听下属的抱怨
如果下属心中对上司存在很深的误会,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不会非常融洽。精明的领导会尝试着听下属抱怨。像这样,让下属把不满说出来,发泄掉心中的怨气,才能实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真正的沟通。
“让下属把不满说出来。”这句话是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前美国ge集团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说过的一句话。当然,让下属把不满说出来的前提是,作为上司的你愿意听下属的抱怨。通过这种沟通,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对流”。一方面,倾听下属发自内心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便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撤销不合理的管理办法,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听到来自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的准确声音之后,下属的顾虑、猜疑和不解就会烟消云散,工作起来心情舒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无论任何领导,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完美、滴水不漏,总有一些事情处理得不公平、不恰当。一些重大决策制订得不合理,一些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使下属产生了不解或不满情绪,如果没有一条能够让下属顺畅地反馈个人意见和建议的平台,也没有一个有效地解释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工作动机、目的、方法的渠道,就会使下属的不满和怨气越聚越多,越积越重,直到企业发生严重的管理危机。因此,“偶尔听听下属的抱怨”不失为一种很明智、很可取的化解下属矛盾的好方法。
不要让你的员工有抱怨,更不要积怨。一旦注意到下面有不满情绪,就要想办法让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否则,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某一个时刻,给公司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当然,“偶尔听听下属的抱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需要企业领导态度诚恳,能够侧耳倾听来自基层的不同意见,甚至是批评意见,而不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
通常情况下,下属产生抱怨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薪酬;二是工作环境;三是同事关系。那么作为领导和管理人员该如何对待并及时处理下属的抱怨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参考——
第一,要乐于接受抱怨。
抱怨无非是一种发泄,抱怨需要听众,而这些听众往往又是抱怨者最信任的那部分人。作为领导,只要下属愿意在你面前尽情发泄抱怨,你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获得了他的信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