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不要因为沉没成本而一错再错(1)
    不要因为沉没成本而一错再错(1)

    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的概念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所以,我们在决定一件事情是不是要去做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还要看过去在这件事上是不是有过投入。这种已经发生而不能收回的支出,如精力、时间、金钱等,都是沉没成本。

    举个例子,当你买下一张电影票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场电影是否符合你的品味,而你已经为此支付了一定的成本。接下来,当电影开始几分钟之后,你不情愿地发现你对电影的情节并不感兴趣。想要退票是不可能了,毕竟已经花了钱。

    此时,你所能做的选择只有两个:坚持看完,或是毅然离开。如果你选择了前者,必然是基于以下考虑:既然已经花钱买了票,如果不看岂不是可惜?果真如此,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勉强自己看一场你并不喜欢的电影带来的只能是负效用。不仅如此,你选择在这场电影上浪费时间的同时意味着你放弃了利用这段时间工作赚钱或是享受闲暇的机会,这便构成了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正因为这样,选择看电影的全部损失实际上应当是电影票的成本加上机会成本。然而,如果选择放弃,那么损失就会控制在电影票的成本这一项。由此可见,电影票的成本是在进电影院之前就已经确定花费了的,与电影是否好看、是否应该做出离开的决策是没有关系的。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刚刚花10000元买了一台流行的电脑,但经过五个月之后,生产厂商就宣布一种性能高出一倍的新型电脑问世,而且只卖5000元。你可以用你的电脑去换一台新的,但还要加付2000元,你会怎么做呢?经济学家认为,最理智的做法是,如果新的电脑在性能上真有那么优越,那就应该坚决去换一台回来,已经付出的10000元绝对要忽略不计。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他们或许认为,电脑的升级换代极快,跟风是跟不赢的,所以或者会沉浸在多付7000元的懊恼里,或者干脆对新性能电脑视而不见。

    除了新时代的数码电子产品,我们可以再给大家讲一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家或许有过这样的经验:剩菜不知怎么处理。我们常常望着晚餐的饭桌犹豫,多余的那一口吃还是不吃?倒掉似乎有点可惜,所以多半会趁着色香味尚美时强塞下去。习惯一经养成,改起来可就难了。这样下去,早晚你会有“发福”的一天。其实,仔细想想,它的成本是无法收回的了,只能加以忽略,珍惜它的结果是反倒将付出更多。遗憾的是,具有这等干脆爽快理智的人或许不是很多。经济学所要求的这种理智,是需要培养的。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