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满足他人需要,带给自己利益(1)
    满足他人需要,带给自己利益(1)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发现了个人利益是每一个人的利益。也许你觉得这句话很无理,但在亚当·斯密之前,经济上一直是重商主义。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经济,就是说政府不要直接去管经济,而要让每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这样反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亚当·斯密认为,正因为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只有去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才能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一句话,有利益与利益的相互补充,才会有需要与需要的相互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据此得出一个定律:当一个人的需要可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时,两人就趋于互相喜欢。这个定律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弗里德曼定律”。

    这个经济学常识带给人们的启示就是:放弃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满足别人需要的。只有以这样的心态,才能做好事情。确实,与人相处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与人打交道。

    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的出现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商品是一种用于交换的产品,它被生产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出去。而能否卖得出去,能卖出一个什么样的价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别人需要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件东西即使再好,如果不能满足别人的某种需求,不能够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件东西就没有价值。

    因此,现代商业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通过交换,人们彼此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也只有通过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才能够得到衡量和体现。你的东西能否被别人接受,其中有它的价值衡量标准,而别人接受与否又要取决于别人是否需求。如果我们不能学会了解别人的需求,不能用自己的某种东西满足别人的需求,那么我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使自己不断获得发展。所以,了解别人的需求,是赢得别人好感的前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