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商道真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信誉是联想的商标
    信誉是联想的商标

    柳传志如是说:“关键是拿了银行的贷款企业必须真的有发展,这样银行才敢给你钱,才觉得给你钱值。银行是济富不济贫的,企业要有本事富强。”

    精彩解读

    从八十年代至今,社会上还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从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脱胎出来、资本较少的一些新型企业,有时候会因为强烈的积聚资本意识而不愿承担向主管上级单位缴纳利润的责任,但是联想集团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柳传志始终认为,信誉是品德与才能的体现,他十分注重企业家个人和企业的信誉,在经营联想的过程中,凡是向中国科学院、电子工业部领导做过的承诺,他都一一兑现了。

    1995年底,国家决定投资909工程,希望联想能够承担芯片的设计和销售任务,柳传志对此颇为重视,并将其看作一次千载难逢的信誉积累的机会。柳传志不仅要求自己言必行、行必果,对部下也同样严格要求,说出去的事情必须做到。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能开始喊出一个高分,最后却打出一个低分。”柳传志鼓励部下用行动为公司赢得信誉,正因如此,联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过经济问题的制约,在银行建立了非常高的信誉度。最令柳传志引以为自豪的是,联想从来没有欠过别人一分钱。

    1986年,联想做第一批汉卡时,需要从香港进零配件,但这个港商是个奸商,发来做板卡的元器件都是次品,最典型的是做汉卡用的插针全是磨过的。联想找港商算账,但“信用证”已经开过去了,不管货物的品质怎样,信用证在到货之后,马上就要兑现。柳传志找到中国银行,银行的人很同情联想集团,想帮助联想在文字上找缺欠,可以拖10天再兑现信用证。得到了这宝贵的10天时间后,柳传志马上打电话给港商说:“你是在中国,你以为信用证到手了就可以拿到钱,没那事。”果然,港商没能用信用证兑换到钱,心里一下就慌了,急着找律师和联想集团谈判,最后赔了联想集团2万多美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