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知与行,学与思(2)
有一条河隔开了两岸,此岸住着凡夫俗子,彼岸住着僧人。凡夫俗子们看到僧人们每天无忧无虑,只是诵经撞钟,十分羡慕;僧人们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终于有一天,凡夫俗子们和僧人们达成了协议。于是,凡夫俗子们过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们过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没过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们就发现,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以前当凡夫俗子的生活来。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们也体会到,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种种好处。
又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各自心中又开始渴望着:到对岸去。
如果你厌倦了现在的环境,却无力改变,那么你只能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一个人的心态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霍特曾说,他的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多年以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
但是,现在研究表示,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心理学家艾克曼的实验表明,一个人总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那么我们如何保持好心态,让自己总有一个好心情呢?
1. 学会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快乐的秘诀。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限潜能。 不要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要学会赏识自己。悦纳自己,勉励自己。
回忆过去勇敢的时刻是恢复自信最有效的方法,但有很多人却 因为一两次失败而埋葬了美好的回忆。如果我们系统地重温记忆中 勇敢的时刻,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比想像中要勇敢得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