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八章 名与利(5)(2/2)
    老子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就是说,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人生在世,祸福无常,往往在灾祸中蕴含着幸福,在幸福中蕴含着灾祸,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自人的自身的行为。

    战国时代,在长城外住了一位老翁。有一天,老翁家里养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走失了。在塞外,马是负重的主要工具,所以,邻居都来安慰他,这位老翁却很不在乎地说:“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过了几个月,走失的那匹马居然带了一匹胡人的骏马回家,这真正是赚了,邻居都来庆贺。这位老翁却说:“这未必不是祸!”几个月后,老翁的儿子骑这匹胡马摔断了大腿骨,邻居们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余也赶来慰问,而这位老翁却毫不在意地说:“这倒未必不是福!”事隔半年,胡人入侵,壮丁统统被征调当兵,战死沙场者十之,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一条腿免役而保住一命。

    这就是著名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老子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就是说,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这转化过程中重要的人的态度。

    有个老婆婆常常哭泣,因为太好哭,大家都不称呼她的名字,而改叫她“哭婆”。有人问:“老婆婆!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哭呢?”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人做媳妇,每当太阳出来,我就想着大女儿的雨伞卖给谁呢?没有人买雨伞就没有生意了,她的生活怎么办?我不禁就要为大女儿哭。我的二女儿嫁给了卖鞋的人做媳妇,每当下雨,就想到二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没有生意,那生活怎么办?你们说出太阳我要为大女儿哭,下雨天则要为二女儿哭,我怎么能不哭呢?”

    有一天刚好来了一位和尚,听完了老婆婆的话,就对老婆婆说:“以后当你看到太阳出来,你就想二女儿的鞋一定好卖,生意一定很好。遇到了下雨天,你可以想雨伞店里的大女儿,雨伞生意一定很好,这样你就不用哭了。”老婆婆得到这位和尚的指点后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没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其实这其中的关键是老婆婆改变了她的观念,笑和哭只在一念之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懂得转变观念,那么原本的“祸”也就变成了“福”。情绪的转变都缘自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只要调整好自己的感受,悲也可以转变为乐。

    犹如塞翁失马的故事一样,塞翁转变的只是观念,就将人们通常的悲喜观念转换了一下。只是这种转变要利用到引导积极心态方面最好。当一件事情的发展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希望的那样时,可以从多方面去思考。因为每件事物的发展都由多种元素构成,不会每个要素都是消极的,要利用其中积极的元素来激励起对自己的正面影响。这样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愁云尽散。

    一件事情的好坏,关键是在于人的自身如何去认识,在于思维的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善于辩证、超然、达观地看问题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好事、坏事或艰难、挫折,心里总会充满阳光,始终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快乐的心情;相反,习惯以消极、悲观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人,遇事往往好钻“牛角尖 ”,解脱不出来,结果自寻出无尽的烦恼和不快,到头来只能为自己编织痛苦的人生。

    人生如沧海一粟,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路坦途,更多的要经历坎坷和风雨,但是不论遇到什么事情,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应该以一种超然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特别在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更要多角度的看问题,因为各种磨难会最终离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总会到来。如果自己一直和自己较劲,即使生活在幸福里,也不会觉得快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