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名与利(3)
在美国东海岸的某一商业街,有一家著名的毛皮公司。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中有三兄弟。有一天,他们的父亲要求见总经理,原因是他不明白为何三兄弟的薪水不同?大儿子a的周薪是350美元,小儿子b的周薪是250美元,二儿子c的周薪是200美元。总经理默默地听三兄弟的父亲把话说完,然后讲:“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总经理先把c叫来,吩咐说:“现在请你去调查停泊在港边的h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c将工作内容抄下来后,就离开了。5分钟后,他又出现在总经理办公室。因为总经理要他尽快,所以他就利用电话询问,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总经理再把b叫来,吩咐他做同一件事情。b在一小时后,回到经理办公室。一边擦汗一边解释说,他是坐公车往返的,并且将h船上的货物数量、品质等详细报告出来。总经理再把a找来,先把b报告的内容告诉他,然后吩咐他再去详细调查。a说可能要花点时间,总经理认同后他就走了。3小时后,a回到公司。a首先重复报告了b的报告内容,然后说,他已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下来。为了方便总经理与货主订契约,他已请货主明天上午10点到公司来一趟。回程中,他又到其它两三家毛皮商公司询问了各类货物的品质、价格,并请可以做成买卖的公司负责人明天上午11点到公司。在暗地里看了三兄弟的工作表现后,父亲很高兴地说:再没有什么比他们的行动更能给我满意的答案了。大儿子a显然是现在所有公司正在寻找的千里马。因为他的系统思考能力非常强,总是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位置去想去做。一心一意地奉献自己,最后必定不会吃亏。
4. 名誉是放大镜
人格像树,而名声就像树影
人对名誉的追求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超出理智的时候,常常会迷失自己,那时,便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听名誉的指挥。
名誉就像放大镜,越是追逐的人,越是看不清名誉的本来面目。
乔治?艾涅斯库(1881-1955),是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教育家及音乐活动家。
二十世纪初,巴黎有一个水平不高的小提琴演奏家准备开独奏会,为了卖座,他想了一个主意,请乔治?艾涅斯库为他伴奏。大师经不住他的哀求,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且还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临时帮忙在台上翻谱。
可是,第二天巴黎有家报纸用了地道的法兰西式的俏皮口气写道:“昨天晚上进行了一场十分有趣的音乐会。那个应该弹小提琴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在弹钢琴;那个应该弹钢琴的人却在翻谱子;那个顶多只能翻谱子的人,却在拉小提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味追求名声的人,最后别人看到的不是他的长处,而是他的短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