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关系关键在“朋友”(14)
相互帮衬往往不在于你帮的忙是大是小,出的力是多是少,有时候甚至也不过是些惠而不费的小事,比如王有龄、胡雪岩演的那出双簧,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而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心思用得巧,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胡雪岩和王有龄之间一帮一衬,一下子就收服了人心。例如当胡雪岩和王有龄找到湖州钱谷师爷杨用之,提出要以自己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和乌程县库时,杨用之不仅毫不为难地满口答应,还为他引见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湖州征纳钱粮绝对少不了的,也绝对不能得罪的“户书”郁四。而郁四后来实际上也成为了胡雪岩生意上的牢固伙伴和得力帮手。
利人利己是一种双赢的人际关系模式,利人利己者认为,社会上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己观念以品格为基础:成熟、豁达。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价值观和安全感,由于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使用、可以得到足够的利益,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给了自己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宽广的选择空间。但是,有些人喜欢使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利害,以为利人则必损己,利己则必损人。于是,为了一己之利,便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却往往落得一个损人不利己、两败俱伤的下场。
战后的日本为什么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越来越孤立,而同是战败国的德国却不仅融入了欧洲还融入了世界?日本的孤立不是日本的光荣。日本既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地球上有两个饥饿地带,一是非洲,一是日本。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世界要求日本从利己价值观向利人价值观转变。这是世界潮流。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在金融界、证券界、大建筑公司出现了许多漏洞,暴露了日本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本性,也暴露了日本社会背后的人际关系,以及过去自私、利己的积弊。必须从自私向与世界协调的方向转变。在这个问题上要恰如其分地去做。世界形势迫使日本要大大转换价值观。日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不打算大幅度转换价值观,就要成为世界的孤儿。”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心情的人,不必担心自己的前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好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