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我”君临天下……(8)
真正要说沙王天下,可能还是老天厉害,地球不正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孤零零的沙子吗?“朕”充其量是个“副沙王”,所谓“二把手”,助理。大自然一盘散沙的结构是“朕”的作品吗?不是!粮食生产极其不易是“朕”的作为吗?也不是!群众疾病是“朕”的作为吗?更不是!就是“朕”本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路上对成本与效益的算计心就是大自然赋予的。
《礼记》云:“君天下曰‘天子’。”最高的王者之所以称“天子”,极其重要的含义就是以天为则,做天的助理。尧是传说中的一代圣王,《论语?泰伯》中孔夫子明确地感慨了一句:“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一“王”字就别出心裁地表明:所谓王,就是上天之子的角色。按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解释:“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
这正是儒家所追求的“赞天地之化育”,原本天化地育,大自然生养万物,“朕”作为二把手,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就是以天为则,从而助天地之化育(“赞”是助的意思)。《中庸》认为,一个人做到极致——所谓“至诚”与“尽性”,实质即“我”把利益最大化的算计进行到底——就是与天地并立为三。《中庸》云: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怎么赞天地之化育?一言以蔽之,尽可能地去组织化!虽不能使天下完全一盘散沙,但也要尽可能促进天下沙子化,这是毫无疑问的。组织化文明容易出现聚众滋事,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严重偏离自由民主。以天为则,一心一意做沙王,是“朕”同时也是整个天下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