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活在当下:宠辱不惊,闲看云卷云舒(5)
李泌严肃地说:“我有五条不能留下来的理由,恳请陛下任凭我离去,使我免于一死!”
肃宗不明白,问道:“此话怎讲?”
李泌说:“我同陛下相知太早,陛下对我倚托太重,宠信太深,我的功劳叉太大,行为又太不一般,这五条正是我不能久留的理由。”
肃宗没有表态,只是说:“该睡觉了,这事以后再说。”
李泌坚持说:“陛下如今与臣同榻而卧,臣的请求还不能得到批准,更何况将来在朝堂之上,公案之前!陛下不许臣离去,这无异是要置臣于死地!”
肃宗说:“没想到你对我疑惧到这个地步,哪有像我这样对待你而又会干出杀你的事来呢?你简直把我看成是只可共忧患而不可共安乐的勾践了!”
李泌说:“正因为陛下不会杀臣,臣才请求归隐,若是陛下决定杀臣,臣又怎敢说话?而且杀臣不是陛下,而是我刚才说的那五条理由,陛下一向待臣如此之好,臣有些事情还不敢说,将来天下安定之后,臣就更不敢说话了!”
李泌对官场的风云看得可谓透彻,处理得也很得法,就是这样,仍免不了遭到奸佞之辈如宦官李辅国等人的忌妒、陷害,他终于坚决离开朝廷,隐居衡山,肃宗赐他三品官的俸禄,并在衡山为他建了房舍。
道家素来提倡以静养心,凡事都顺其自然,但老子的观念却在这之上,提出了自己更加高深的觉悟—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加自己的智慧,但智慧增进以后却不外用,而是继续用来促进宁静的心绪。就这样,智慧与恬静交相涵养促进,和顺之气便从本性中流露出来。
然而,让心境达到恬静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做到宠辱不惊,凡事都从容以对,对于这种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不但是我们的圣贤老子表示赞同。而且,凡是性情中人,都提出了自己相同的观念,如明朝陈继儒就有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中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杨叔子看后,还将上述对联多加了几个字,以示自己亦有相同观念。
世人都知道宠辱不惊的从容,却不知其珍惜当下的隐喻。古往今来,人们都以苛求明天的名利为目标,却稀有人能做到以一颗平淡之心,来享受今天的快乐,而但凡能做到这一点的圣人,都是历史长河中数一数二的智者。这是历史在以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才能静下心来培养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在平凡之中擦出不凡的火花。
人生,一直都有起有落,起伏跌宕,无论我们是处于高峰,还是正处于低谷,都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做到宠辱不惊,以从容面对世间的琐事。可以说,从容是生命的黄金,需要人生的磨难和不幸的锻炼,而误解和诽谤就像黄沙,常常会掩盖金子的光芒,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以平常心对待失去
【道家箴言】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