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局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三章 社会是公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4)
    第十三章  社会是公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4)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人们的抱怨,有时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中,也会听到人们或对工作,或对老板,或对同事的抱怨。可以说抱怨只能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发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为什么人们爱抱怨?应怎样衡量它的利弊呢?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人们一方面反感爱抱怨的人,而另一方面他们的要求往往会得到优先的处理,而自己对别人所采取的宽容态度,反而被忽视……

    这是一个很有趣而且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它叫做“抱怨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人在心理上都有一种“危机驱动机制”,这种机制促使人较易和较快地服从于压力。这种因压力而形成的“危机驱动心理效应”对人们快速行动确实有效,就像俗话所说的“压力就是动力”。虽然如此,但是在人的内心还是更愿意接受和谐宽容的方式并希望得到尊重。所以,运用各式挑剔和施加压力的抱怨方式,虽然短期内对于解决某类问题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但是长远来看,这样的抱怨方式弊处不少。在职场上它不仅会影响你的声誉乃至失去顾客,也会在组织中损害人际关系,可能会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比如,有些人在公司工作积极,做了很多事情,但开口却总是牢骚满腹,结果留给领导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了升职和加薪,最后导致他们陷进了抱怨的恶性循环中。

    其实“抱怨”就是表达内心不满的一种态度,但是当我们要表达不满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希望对方能有所改善来为自己带来满意。

    因此要做到有效地抱怨,心态是个关键按钮,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件事都有效地预防和回避抱怨的发生,但是我们绝对有权为自己选择适当的态度。正确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在抱怨与有效地达成目的之间找到适人、适事、适时的最佳平衡点。只要凡事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尽量克制消极的情绪;只要凡事多从长远的方面去衡量,不要为眼前的小利所误导,这样心中就有了一个“抱怨”的准则,我们就不难因人、因事、因时做到有效表达内心的不满,并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

    身在职场不应无意义地抱怨,抱怨时,要多利用非正式的场合,少在正式场合抱怨。你要尽量与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谈,避免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这样做可以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你提出的意见出现失误,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利于维护上司的尊严,不至于使别人陷入被动和难堪。对领导和同事抱怨后,最好还能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来弱化对方可能产生的不愉快感。当然,通常你所考虑的方法,上司也往往考虑到了。因此,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个即刻奏效的办法,至少应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这样上司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你是在为他着想,也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在工作上有进取心的下属,而不是一个整天只知道抱怨的难缠分子。

    当确定你有充分的理由的时候再抱怨:先索取足够的资料,也许你会发现之前的资讯有误或者纯粹是你弄错了。假使你先斥责别人,然后才发现他们并没有错,反而显示出你的愚昧,同时你的信誉也会因此受损。

    不要见人就抱怨;只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抱怨,是最重要的原则。向毫无裁定权的人抱怨,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发泄情绪。而这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要知道,即使是发泄情绪,也有比向无能为力的人抱怨更多更好更理智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