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共谋发展,互惠互利(2)
胡雪岩尽管十分清楚由龚振麟、龚之棠父子主持的炮局制造的土炮,其火力强度绝对赶不上西洋生产的“落地开花炮”,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大炮。胡雪岩认为:自己一旦买进西洋炮,由于西洋炮威力大,质量好,必然要替换浙江炮局制造的土炮,因而也势必要侵害炮局的利益,引起炮局对自己的妒忌。炮局龚氏父子本来就深得浙江巡抚黄宗汉的欣赏,他们为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肯定会利用自己多年在官场中建立起来的影响,大肆挑剔买洋枪洋炮的弊端,攻击自己的军火生意,反对浙江购买洋炮洋枪。如此一来,必然会对胡雪岩的军火生意产生极坏的影响,不仅洋炮买不成,恐怕就连洋枪也买不成了。
用胡雪岩的话就是:“当然,打‘群子’的土造大炮,比不上西洋的‘落地开花炮’,但这话无法对别人说,一说,炮局里的人就以为我们要敲他的饭碗,一定鸡蛋里挑骨头,多方挑剔,结果会连洋枪都不买。”
不断同行的饭碗,与同行和平共处,一起发展。胡雪岩正是基于对人情世故的考虑,决定放弃买卖洋炮的生意,只买洋枪。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对炮局利益的影响,顺利铺就了成功的光明大道,而且又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别人的经营项目,另辟市场,不至于引起同行的反对。难怪混迹洋场多年的古应春,对胡雪岩的做法十分地赞同,说:“小爷叔,你真正人情熟透,官场里的毛病,全被你说尽了。”
胡雪岩认真地回答说:“官场、商场都一样!总而言之,‘同行相妒’,彼此能够不妒,什么事都可以成功!”
胡雪岩为了获得生意的成功,不断地寻求为自己的生意创造良好的的外部环境。虽是同行,有着相同的生意,胡雪岩却能够做到与人和平共处。他取枪舍炮的做法,在一般人看来,让出了火炮市场,缩小了自己的市场,实际上他却是为了开辟另一洋枪市场而做出的必要让步。在洋枪这一新市场上,他不会遭到同行的妒忌和反对,也没有人与他竞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空间,赢得更大的利润。
互相帮衬,事业发达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