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寓言大智慧 第五十三章(1)
#床头捉刀人$
东汉末年时,匈奴使者远道来到洛阳。魏王曹操准备接见他,但是他觉得自己生得又矮又丑,不足以使来使威罚于是在朝中挑选了堂堂一表的崔季硅,让他穿戴自己的衣冠,假充魏王,高坐大堂之上,自己则打扮成一个卫兵,按着腰刀,立在床头的一旁。
会见很顺利地完毕了。曹操便派密探去打听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惊叹地说:“魏王气宇轩昂,果然是名不虚传。可是他背后手执利刀立在床头的侍卫,依我看,这才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曹操听说,大吃一惊,立刻派人在半路上刺杀了那个使者。
大智慧:仅从外表和气度来判断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通过一贯的行为举动来洞察内在实质。
#魏武侯谋事$
战国时期,魏国的君王魏武侯任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治理国家,吴起初到魏国,便开始变法,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魏国治理得很好。
魏武侯聪明能干,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所以他就暗自觉得很骄傲,在朝堂上面带喜色。
可是这极微妙的面部表情变化却让吴起观察到了。
有一次,魏武侯和群臣议论完朝廷大事之后,又露出那种骄傲的喜悦。等到退朝,群臣都走了以后,大殿之内只剩下武侯和吴起两个人。
武侯正准备下堂,突然看到吴起并没有走,还在殿下立着,武侯就问:“先生怎么没有走?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吴起见武侯问起,就说:“大王如此高兴,真是臣民的福分。但是有个故事,不知道大王听过没有?”
武候问:“是什么故事?”
吴起回答:“不知道众臣之中可有人把楚庄王的话讲给大王听过吗?”
魏武侯说:“还没有,楚庄王在什么情况下,讲了什么话?”
吴起就给魏武侯讲了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谁能赶得上他的时候,他就心情不安,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有个大臣姓巫,名臣,封为申公。他看到楚庄王面带忧色,就上前去问:“大王每日在朝中议事,众臣之中无人能够比得上,大王应该高兴才是,为何却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楚庄王解释说:“寡人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够自己选择老师的就可以统一天下,能够自己选择朋友的就可以成就霸业,自我满足认为群臣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就要灭亡。’如今像寡人这样才能低下的人在朝堂议事,群臣尚且还赶不上寡人,我国难道不是快要灭亡了吗?寡人因此面带忧色啊!”
吴起讲完了楚庄王的故事,又接着问魏武侯说:“大王您想想看,楚庄王所担忧的是什么?大王所高兴的又是什么呢?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魏武侯不袒知道,一听吓一跳。以前还从来没有人这样提醒过他,他也从来没这样思考过。他感到吴起很了不起,能从自己的面部表情中,挖掘出自己内心的刚愎自用情绪,而且及时加以提醒。否则的话,长此以往,亡国也不知道怎么亡的,掉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掉的呢!
他想到这里,惭愧地向吴起承认错误,说:“这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寡人啊!这是上天派先生来帮助寡人改正过失啊!”
文武大臣听到魏武侯和吴起的对话,都很受感动。
大智慧:直言致谏需要勇气,闻过则喜赖胸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