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83.张居正(2/2)
    在他的“词典”里,朝野混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吏治不清”,因此他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官吏贯彻朝廷政策的情况,淘汰、惩治了一批不合格的官吏,并选用、提拔了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而在执行力度上,张居正刚正不阿,赏罚分明,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尤其是那些浑水摸鱼的官员,行政效力大大提高。

    明朝末年日益衰弱,为北方蒙古首领的蠢蠢欲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为加强北方防备,张居正派戚继光镇守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辽东(今辽宁辽阳),并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此外,他还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不仅减轻了政府对马匹的需求压力,还促进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上的稳定和发展。蒙古首领被封为俺答后,在后来的很长时间都没有再来进犯边关。

    与张居正政治、军事改革的成效相比,他在经济改革上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减少水灾。他还改革漕运制度,将发运赋税的时间从水患仍很频繁的春季调整为十月兑运,大大减少了水害,久而久之,便增加了明朝政府的粮食储备。

    “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他主张把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为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不仅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也杜绝了地方官员作弊的机会。这种办法的实施,不仅使农民获得较大的人身自由,也给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促进了农业、工商业的发展,一举两得。“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显著增加,国家经济状况明显改善。

    张居正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明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所采取的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但张居正的地主阶级出身,决定了他的变法不可能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只是做一些修修补补的改良而已。尽管如此,张居正的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1582年,张居正病逝后新法全部被推翻,连他自己也身败名裂,令人感叹不已。

    【首辅】首辅始设于明朝,是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明朝中期以后,大学士被称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首揆”、“元辅”。而在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首辅职权发展到极致,负责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清代时领班军机大臣位高权重,也被称为首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