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张居正
(1525—1584年)
学者李贽称赞张居正为“宰相文杰”。
张居正的名字源于曾祖父的一个白龟梦:清朗的夜空下,一轮明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亮如白昼,这时,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地浮起来。曾祖父认定这是菩萨在显灵,他认为能光宗耀祖的白龟就是自己的小曾孙,并对其寄予厚望,数年后,他的愿望得以实现,自己的小曾孙,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文杰”。
张居正出生在嘉靖四年(1525年)的明朝,家世显赫。张居正自幼聪明过人,是荆州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年仅12岁的张居正第一次报考生员就一鸣惊人,此后便平步青云。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那年,他仅23岁。但年轻气盛的张居正很快就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官场的黑暗,官员之间的相互倾轧,都让正直的他无法适应,他一直郁郁不得志。
直到张居正43岁那年,他才得以进入内阁参与朝政。还来不及为升迁而自鸣得意,张居正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作为首辅的他言传身教,不断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影响年幼的皇帝,逐渐取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聪明的张居正明白,他展鸿鹄之志的时候到了。
当时的明朝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其中以贵族大地主土地兼并情况最为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一半为大地主占有,他们不缴税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大官僚地主疯狂掠夺土地,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接连发生的邓茂七、刘通、蓝廷瑞以及刘六、刘七等农民起义使明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
针对明朝社会积蓄已久的弊端,张居正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主张“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主要是为了摒除官僚相互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不正之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