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认为要解决财政问题必须发展生产,而要发展生产就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以“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为指导,实施青苗法、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法、免役法等一系列新法,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商业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他还着手改革军制,以将兵法、保甲法为主导,不仅精简了人员,减少了开支,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扩大了对农村的控制。为了选拔更多的有用之才,王安石将科举中的明经诸科改为经义策论,新建校舍,增加太学的招生人数,并亲自主持编撰《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教科书及科考的标准。
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加之他的变法触犯了大官僚的利益,在两股势力的夹击下,神宗妥协了,王安石也于熙宁七年(1068年)被罢免。两年之后王安石虽被重新起用,但是他用人不当,加之与神宗意见不合,所变之法并没有被真正推行,即使他有“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决心,也避免不了再度被罢相的劫难,他的变法以失败告终,他也在政坛销声匿迹,过起了隐居生活。十年之后郁郁的王安石病故于江宁,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
王安石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也造诣颇深,而且他的文学生涯总是和政治紧密相连。他强调文学“务为有补于世”,所以他的作品多是针砭时弊,反映现实生活之作,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他的散文是其众多文学样式中的先锋,后人把他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虽然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这使他与以前的改革家商鞅、孝文帝无法媲美,但是他一心为国的赤子之心,他坚持改革的精神,都让他无愧于改革家之名,他的变革精神更是影响了后世一批力求革新的世人,尤其是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
【青苗法】青苗法是王安石财政变革之一,也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主要内容是:国家设立常平﹑广惠两仓,并以此仓中的钱谷为本,每到青黄不接的季节,农户可以到粮仓中按户贷粮钱,收后随两税一起交还,并相应交二分或三分的利息,以减轻百姓负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