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18.汉高祖刘邦
    18.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48—195年)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高祖

    夏、商、周至秦,各代的统治者都延用世袭制度。这一传统在战国时期被打破,纵横家和身怀绝技的武士一夜之间就可以封侯拜相,秦末农民起义也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然而,人们屈从于权贵的观念仍没有被打破,直到布衣天子刘邦的出现,这种观念才被彻底颠覆。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名邦,字季,父母均为农民。据说他年少之时不喜务农,但是性情开朗,喜欢结交朋友,胸有大志。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刘邦看到出使的秦始皇,不禁赞叹到:大丈夫生当如此。三十多岁时,他做了泗水的亭长,负责维护当地治安和接待过往官员。因为泗水地处县城边缘,使他有机会结识上层人物,张良、萧何、曹参等人都是他在这一时期结识的,这为他以后起义奠定了人事基础。

    秦朝实施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发难,各地积极响应,刘邦在挚友樊哙等人的帮助下也举起了反秦的大旗。陈胜起义失败之后,刘邦和项羽成了当时起义队伍中的佼佼者,但刘邦因势单力薄只好暂时投在项羽麾下,共同西进关中。公元前206年,刘邦趁项羽拖住秦军之际顺利进入咸阳,秦王子婴交出玉玺,秦朝灭亡。与项羽的暴虐不同的是,刘邦采取招抚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为以后楚汉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