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3.荀子(2/2)

    荀子积极从事教学和著述,将百家争鸣的结果加以总结,开创了较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并将这一成果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值得一提的是,荀子的两名学生韩非和李斯也成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并开创了另外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派——法家。也正因为荀子是法家创始人的老师,他曾在历代一度被质疑是否是儒家学者,并因此受到许多人的猛烈攻击。

    荀子著有《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大部分是他自己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后人往往将之与孟子的“性善论”作比较。在政治方面,他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的观点,主张君主应“以德服人”。尤为重要的是,荀子在自然哲学方面,一反当时的天命、鬼神说,认为自然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此外,在教育方面,荀子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学习,并且做到学以致用,这实际上是他“天人相分”的天道观和人性论的延伸。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教学和教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教师躬行实践,学生才能以此为榜样学有所成,对此,《荀子》中的《劝学》篇有详细论述。

    《荀子》的文章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善用比喻,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很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荀子》中的短赋文体,开创了“赋”这一文学体裁,荀子当之无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先秦诸子哲学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他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甚至曾长时期被排除在正统儒学之外,但是他的思想却影响了后代一大批学者,如韩非、张衡、王充、柳宗元、刘禹锡、王夫之,乃至近代的严复、章太炎等人。

    【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宣扬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著作。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是大思想家荀子晚年集诸子百家思想和自己的学术思想编写而成,但今人一般认为它是由荀子和其弟子共同完成。荀子在《天论》篇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根本上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观念,反应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荀子》一书是研究荀子思想和荀子学派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