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食谱 第十一章(2)
人类除了维持生存的需要以外,仍有一种超越七情六欲之外举足轻重的,往往很难得到满足,那就是杜威所谓的“渴望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
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就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
而这种深藏心底的人性需求,事实也正是人兽区别之所在。
人类正是因为有这种渴望与价值的冲动,才会有人在一文不名、目不识丁、帮人打杂的情况下,仍不惜花掉仅有的微薄工资,去买法律书来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个可怜的杂工并非虚构,他就是林肯总统。
人类的许多成功和失败都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满足。
据一些权威人士表示,甚至有人会藉着发疯来从他们的梦幻世界中寻求这种满足。我以此问题请教一家规模不小的精神病院的住院医生,他告诉我,有不少人选择发疯,是为了寻求他们在正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受重视的感觉。
人们为求受重视,连发疯都在所不惜,试想如果我们肯多给人们一分尊重、赞美,它的影响会有多大?多不可思议。
许多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完全是因为他懂得取人之术。史瓦布说过一番话,真的是金科玉律,值得大家铭记在心,甚至连小学生上课,都将之列为教材。他说:
“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诚与冲劲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一个人善尽其材,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
“天下最会使人颓丧不振、冲劲全失的,就是来自上级主管的批评、责骂,我从来不曾批评过任何人,我相信只有赞美和鼓舞,才能刺激他们向上,使他们努力工作,如果碰上我由衷喜欢的事,我会更不吝惜地予以夸赞、褒奖。”
史瓦布用的是这么一套取人之术,但一般人作法又是如何呢?保证是恰恰相反,一般人碰到不喜欢的事,定会破口大骂,批评得体无完肤,碰到认可的事,却又一言不发,吝于赞扬。
艾佛瑞·兰特在《重逢维也纳》一剧中,曾说:“我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能提升我自尊的养份。”
我们往往不惜一切,去供给我们的子女、友人、劳工、生理所需的养份,但都从未注意到他们的自尊一样需要细心地灌溉、滋养、适度的赞美和鼓励,将会像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样,在他们心中萦绕不去。
当然,如果赞美并非发自内心,而流于一种肤浅、做作的巴结或谄媚,那对某些人来说,是不会轻易上当的。事实上,有不少人由于过份的渴望满足,而不顾一切地沉醉于这种谄媚之中,就像一个快饿死的人,随手抓到一些树根草皮,都囫囵吞入腹中一样。
曲意奉承、假言谄媚,有时对某些人确有奇效,但那种虚假,并非发自内心的赞美,就像假钞一样,胡乱使用,早晚会替你惹来一身麻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