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三部分(23)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三部分(23)

    不论工作场所或任何地方都一样,我们是不能缺少人际关系的,因此最好尽量避免争论 ,尤其因跟自己在意的人发生口头争执而导致郁闷的情形,更应该在从事重要的记忆工作之 前避免。

    反过来说,一旦事情顺利地进行,对人生充满肯定与乐观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提高, 记忆工作也会有效率地向前推进。

    早睡早起的人适合一大早就从事各种活动,可是习惯熬夜的夜猫子则非得到傍晚时分才 能提起精神。换句话说,人的活动规律跟睡眠大有关系,有一定的周期性。

    至于人的记忆力,当然也受到这种活动规律的影响。

    我们知道,记忆力跟体温及呼吸、心跳、血压等都有关系。一般而言,上午和下午的正 中时段是记忆力的高峰。

    疲劳感的高峰通常集中在上午11点,下午3点则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

    上午和下午分别有一次疲劳的巅峰,且两者之间有一段休息时间,亦即有一种节奏感。 换言之,人的疲劳感不是在工作结束时,而是集中在结束之前的一个小时。以一周来说,疲 劳感不是发生在工作的最后一天,而是前一天,这种变化在事务性以外的工作上也一样可以 发现。其实,在不同的条件下,感到倦怠或者精神特别好的情形虽不明显,却会自然而然地 产生,那么记忆力应该也是相呼应的,因为疲劳感会妨碍注意力和记忆力。

    德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典型的研究。他让受测者依序做几分钟就可以做好的简单课 题,如纸工艺品、拼图等,但只让一半的受测者将整个课题做完,另一半则做到一半就令其 做下一个课题。课题结束之后,他要受测者回想自己刚刚做了什么事,结果正确想出来的约 只有一半。其中,半途被迫中断工作的人所获得的成绩几近于完成整个课题的人的二分之一 。之后再让受测者重新开始工作,结果发现,曾经中断工作的受测者对将课题完成表现出较 大的。他的解释是课题没有做完使得受测者有紧张感,因此记忆串升到意识当中,也比 较容易再生,继续工作的意念也比较强。

    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没有例外的。如果把做不完的课题当成“失败”,把完成课题当 成“成功”的话,那么,后者的记忆度会比较好,这种倾向在给受测者与智能相关的信息时 尤其明显。从这一点来看,对工作的参与程度当然也会影响结果。

    一个行为的结束固然代表紧张的解除,却也是忘却的开始。一般人之所以将所有的计划 书都写在笔记本上,非得靠那本笔记本才能行事也是因为凭着将事情记入笔记本的行为,而 消除所有的紧张情绪罢了,但这并不是告诉大家凡事最好都在中途就放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