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爱好不能当“饭”吃(2)
刘琮平时也很喜欢谋略,没事经常翻翻《36计》。结果,没几天,他就想出了一个好计策:针对“德西心理效应”,采用“上屋抽梯”之计,让朱芳慢慢失去兴趣,在朱芳兴趣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断其后路,逼其觉醒,认清形势,重新认识自己,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
第二天,刘琮把朱芳叫到办公室,笑嘻嘻对她说:“你不是想去销售部吗?我同意了,不过,先试用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原有薪酬考核不变,你原来该拿多少就拿多少,做成业务就是锦上添花,奖金提成不少你一分。但丑话说在前面,过了这个月,你的薪酬考核就和销售部完全一样,只能拿底薪了。你觉得满意吗?”
朱芳一听乐坏了,不过她有点困惑: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啊。
望着刘琮油光光的秃顶,朱芳开玩笑道:“你怎么会这么厚待我啊?不会想打我主意吧,我可告诉你,我对你没兴趣,别说这辈子,就是下辈子也没戏。”
刘琮听了,差点把嘴里的一口茶喷出来,他正色道:“放心,我只是看重你是个人才,别想歪了……”
朱芳唱着小曲,高高兴兴地开始了销售部的新工作。
由于薪酬考核没变,所以朱芳觉得这第一个月的工作,更像一个有奖兴趣游戏。朱芳一开始很卖力,但没有拼命,因为没必要,钱一分不少,干嘛要拼命呢?没理由说服自己。一段时间后,朱芳开始觉得销售这碗饭不好吃了:每天要打很多个电话,不管熟悉的、陌生的,都要陪着笑脸,受到委屈还不能发作,只能把抱怨烂在自己肚子里。为此,朱芳特地在家做了一个纸人,上班受了气,回家就拿针扎那纸人出气……
受些委屈还是小事,关键是业务没有任何进展。没做业务前,朱芳觉得满地都是客户,自己只要弯弯腰,就可以随便捡满一篮子。但真的做起业务后,才发现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很多交流还不错的客户,就是迟迟定不下来,问也不说原因,单子看着近,却一直在天上飘着,怎么也抓不下来。朱芳急得直跳脚,再这样下去,这个月就要鸭蛋了。
一眨眼就到月底了,朱芳还是一事无成。
刘琮把朱芳叫去,严肃地通知她:
“下个月开始,你就正式调到销售部了,薪酬考核按销售部标准,每月拿底薪。不过,鉴于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你不想去了,愿意继续留在技术部,明天就和我说,还来得及。”
“不过,一旦去了,你就不可回头了,技术部这个月也物色好了替代者,你走了,你的位置马上就会有人来顶。到时候,不管你在销售部做得好坏,就只能一直做下去了。你今晚得考虑清楚,明天给我答复。”
朱芳当晚几乎一夜没睡,毕竟硕士头脑,经过深思熟虑,朱芳觉得:目前的技术工作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爱好一旦成为了工作,有了标准和要求,就不好玩了……
第二天一早,朱芳带了一盆仙人掌(据说可吸收辐射)来到单位,放到自己电脑前。然后,朱芳去见刘琮,特别感谢他让其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定位,并坚定表态要继续在技术部奋斗。
刘琮听后,欣慰地笑了:君子当之美,自己做到了。
part two 剥笋壳
刘琮花了几年心血,培养了一位未来之星朱芳,可刘琮还没等到朱芳发挥巨大潜力的一天,就即将遇到鸡飞蛋打的双输局面。面对厌倦了枯燥技术工作,打了鸡血般想去销售部的朱芳,最后,刘琮竟然让朱芳放弃了错误想法,又安心于本职工作。
让我们一起来剥剥笋壳,看看刘琮是如何做到的。
剥笋壳1:刘琮希望得到什么理想结果?
回答1:朱芳能重新认识自己,放弃错误想法,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