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爱好不能当“饭”吃(1)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①
part one 开胃菜
有位名人曾说过:“为工作而工作,才是工作的真义;希望藉工作而获得报酬的人,只是在唯酬效劳而已。”
那么人们对待工作和报酬的心态,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心理学家德西专门为此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被试者进行趣味难题解答,完成无奖励。
第二阶段:分为两组,实验组成员完成一题可得1美渊酬,而控制组答题则继续无报酬。
第三阶段: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愿意继续答题。
实验组(奖励组):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没钱就不干了),控制组(无奖励组):有很多人花更多休息时间继续解题,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没事就干活)。
德西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自身兴趣)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通俗点说就是:当一个人对一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物质报酬鼓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吸引力。
老板们知道“德西效应”后,在没搞明白之前,或许会高兴一阵:“难怪我连续涨了很多次工资了,人才怎么还是不断在流失,看不到一点成效,原来是钱发多了啊!”其实,薪酬、兴趣、工作的关系,远不是这么简单。
老板刘琮最近就深有体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