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300家公司凯觎的CEO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誉满全球的“成本杀手”(1)(2/2)
    2.作为削减成本及提高新车开发速度的一个环节,重新编组生产工程技术机构。

    3.在国际市场上重新确立与供应商的关系,把供应商由原来的300家减少到150家。

    4.把主要组装线数量从5条减到3条。

    5.促进产品技术革新。

    作为削减成本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必须要减少剩余生产力,因此,我提议关闭亏损严重的比利时必尔波尔多工厂。在欧盟的统一市场上,欧洲厂商和非洲厂商的汽车加起来有300万台的剩余生产量。在这个前提下,关闭必尔波尔多工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而且到1999年欧盟将开始降低对日本和亚洲等其他国家的汽车关税,届时高品质、低价格汽车的竞争一定会白热化。

    在此之前,雷诺也曾讨论过要关闭必尔波尔多工厂,但没有实施成功。原因有三:第一是当时的整体状况还没有现在严重;第二是无法确定关闭工厂能否帮助雷诺度过难关;第三是当时的雷诺没有让员工们深刻地认识到为了重建公司,必须果断地改革,要咬紧牙关共度难关。

    这时公司的最大股东还是法国政府,工会和那些因减少生产线而面临失业的工人们肯定不会支持关闭工厂。

    但因财政赤字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苦恼不已的雷诺,此时不得不关闭工厂。其实,关闭工厂也不是第一次,雷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曾先后关闭了法国的两家工厂和葡萄牙的一家工厂。必尔波尔多工厂的关闭在雷诺的历史上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做最终决定的是路易·施维茨。1997年2月27日雷诺发表了关闭必尔波尔多工厂的简单声明,这个声明对欧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比利时国王阿尔贝尔二世谴责雷诺没有事先向工人们说明关闭工厂的理由,欧洲委员会委员长杰克·山德鲁还煽动工会组织控告雷诺违反了《欧洲劳动法》,法国政府也指责施维茨没有请示政府就擅自发表了声明。

    政府和媒体间展开的争论后来演变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雷诺被说成是只顾自己公司的利益、不顾工人死活的公司。为了反对解雇3,500名工人,工会组织了示威游行,在巴黎街头大肆宣扬。

    当然此时压力最大的莫过于首席执行官施维茨,在下决定时他已充分考虑到关闭工厂和削减生产线必将引起人们的反对,但既然身为民营企业的ceo,为了提高效率和效益有时必须要强行做出决定。雷诺已经不是追求实现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

    他的决定相当于向政府表明——雷诺要独立。他很早以前就开始主张法国政府只是一个大股东,并非是经营者,雷诺必须按照民营企业的管理原则去经营才行,他坚定地认为保持竞争力是企业的责任。于是他坚强地顶住了想颠覆关闭工厂决定的政府、工会以及其他各方施加的压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