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汇管制将导致严重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外汇管制严重损害境外投资者的积极性,妨碍资本流入。境外投资者因为害怕将手中的外币换成本币后无法换回,因此不敢做长期投资,只有少数敢于承担风险的投机资金会进入一切快速周转领域。要让境外投资者没有后顾之忧,必须允许货币自由兑换,或对外资的撤出做出长期承诺。
而半管制的外汇政策也面临一个巨大难题。因为外汇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所以当局只能通过市场手段调控外汇价格,而调控的前提是,当局手中必须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一旦碰上本币换外汇的高峰,而当局外汇储备用完,管制汇率就宣告崩溃。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从理论上看,自由的外汇制度是最好的,没有以上两个弊端。但如果全世界非主流货币都采用这种外汇制度,将导致交易成本严重上升,国际贸易从业者无所适从。假如全球有100种货币实行自由外汇制度,那么将有上下浮动的4950种汇率,这等于将国际货币市场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史前时代。所以大多数国家仍然实行半管制外汇政策,尽管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
中国目前对国内居民采用完全管制的外汇政策,而对外国机构和人员实行官方指定汇率、统购统销的特殊政策。这种外汇政策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国内居民资金无法进入汇市,降低了遭遇金融风暴的风险;二是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同时,不会削弱外资进入的吸引力。
但这种外汇政策也有缺点。它在国内实际物价与国际市场平衡的情况下非常稳定,但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可能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可乘之机。一是可能导致热钱进入中国,套取短期暴利;二是将可能导致逐利资金以实物贸易替代汇市操作,引发国内的物价波动和利率危机。中国当前已经感受到这种尴尬局面的威胁。
中国输入通胀与人民币升值压力
近20年来,中国经济处于持续的高速增长状态,国内市场一经启动,就呈现井喷式增长;加之外汇管制对外国居民网开一面,中国迅速成为对外资吸引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国内市场的快速启动和境外资本的大量涌入,使中国尤其沿海地区的生产能力急剧膨胀,但是产能增长反映到货币供求上需要一段时间,因而汇率难以随之做出紧贴式的调整,这就导致中国的物价相对发达国家渐渐走低。尽管对人民币被低估程度的估测,不同机构给出的数字,从10%到40%相去甚远,但人民币被低估则几乎无人加以否定。
人民币被低估为国外逐利资本提供了快速赢利的机会。比如:将美元换成人民币,在中国市场上购买物资,然后销售到美国市场上再得到美元——这一赢利模式相对于在中国做直接投资,风险更低、收益更高、操作更简便。
这一现象的日益普遍化,导致从美国到中国的单边货币流和中国到美国的单边物资流。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中国的美元储备急剧增长。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种单边贸易同时破坏美国和中国的物资-货币均衡,导致两个国家都出现物价波动。
在美国的一侧,由于货币流出和大量非本土生产的物资涌入,导致了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在中国的一侧,由于美元换成的人民币全部投入市场,与本土消费者形成竞争,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就是所谓的“美国输入通缩,中国输入通胀”。
短期内看,输入通缩对美国构不成致命威胁。首先美国的经济总量远大于中国,对华贸易所占比例有限,由此引发的通货紧缩幅度也有限。其次短期内治理通缩比治理通胀要容易,美国只要适当增发货币,就等于向中国收取铸币税,无偿得到中国的物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