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钻他们这么做,实际上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以前在《读者文摘》上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目标与成功的关系。它说哈佛大学曾经进行过一个长期的调查发现:在学生时代就有非常明确目标,并将这个目标持之以恒贯彻在日常行为中的人,在中年以后都成了社会的菁英阶层。这些人大约占被调查数量的3%;还有85%的人有目标但是并不明确,这些人构成了社会的中层阶级;其他的人没有目标的人就沦为了底层社会,包括贫困、流浪和犯罪人口。
dd以上领导人就利用这个故事来警醒新人:做人要有目标。但是他们很快就为新人把目标锁定为a公司,这是非常糟糕的一点。他们反复要求加入的新人每天听磁带、看系统推荐的书,并准时出席系统所有的会议,在潜移默化之中对新人进行精神控制。他们奉行的格言是:新人的脑袋不是被a公司的思想占领,就是被非a公司的思想占领;宁可错占一千,不可漏过一个;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因为任何一个不做a公司生意的人都可能反对他们。经过他们的洗脑后,新人的脑袋就会很快地被a公司的信念所占据,认为a公司是这辈子唯一的出路。
大哲学家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把任何一个东西看作是唯一的,这就丧失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对我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自由,而自由的乐趣就是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一个演员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演绎不同角色的人生。同样的,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导演他的大戏。王小波也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他的意思是说:人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吃喝拉撒的现实世界里,还应该有其他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虽然a公司的创始人在其大作《自助者天助之》里面反复阐明了该公司的追求就是悲天悯人的自由企业精神,但它通篇讲的是外国a公司人士的故事,没有涉及到国内的。它所宣扬的精神,到中国来完全变了味。不能说全中国没有一个dd以上领导人不具备这种精神,因为我没有接触那么多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个调查,但在我短短的从事a公司生意的几个月生涯中,我可以说我见过的所有领导人中,没有一个具备这种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的。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