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一本奉献给有"野心"员工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42节 给新老板的七个忠告(2)
    四、永存创业精神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接触一些企业以及企业家,简单的归纳一下,这些企业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一、正如日中天;二、曾经辉煌过;三、仍在创业型。

    接触的人多了,我们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第一种类型的企业大多保持着当年的创业精神,有的还提出了“二次创业”甚至“三次创业”的口号;第二种类型的企业大多是忘了本,或者败在后一代手中;第三种类型的企业创业的激情正汹涌澎湃,如果继续保持,

    就很可能成为第一种企业,反之就会沦为第二种企业。

    在经历了雪压枝头的重负之后仍然能够保持梅花的本色,是一份难得的境界。笔者有一个客户,某食品公司的董事长王先生,从借贷300元开始创业,在开业的第一天,没有举杯庆贺,而是贴上一幅对联:今日开张,何时倒闭。横批是“开业大愁”。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现在企业每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个多亿,王先生却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忧患意识,“开业大愁”的警句至今仍张贴在公司的会议室里。

    打江山需要创业精神,坐江山更需要创业精神。笔者认识的一个企业家,在天下大势已定之后,便辞退了功臣,开始了个人独裁和家族垄断,在其公司的100多名高级职员中,竟然90%以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其财务状况混乱到继续为死了的职工发工资的程度,结果使竞争对手后来居上,公司亏损严重,濒临倒闭。

    许多著名的企业家在拥有亿万财富之后,仍然保持着一种朴素的精神和合作的激情。松下幸之助、洛克菲勒、刘永行等等莫不如此。身为大陆首富的刘永行,每天的日常开支竟然不超过100元。对于真正的企业家而言,创业精神,并不是对人生某一阶段的特殊要求,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贯穿于长长的一生中。

    五、警惕“细节魔鬼”

    对中国几乎所有企业来说,最艰巨的工作是锤炼管理工序、苦练基本功,从不切实际地超越企业发展规律的“高空”状态中沉稳着陆。

    “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这是美国人讨论一些有影响的成功或失败事件,或谈论立法、政策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成语。中国也有类似说法,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见微知著”等。

    它们强调“细小”的东西可“成大事”,亦可“乱大谋”。

    世界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描述其成功的原因时,他也用“魔鬼在细节”做了回答。在设计大剧院时,他精确地测算了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间的距离及因此导致的不同听、视觉感受,并根据每个座位设计了最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位置等。

    同样,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认为自己最失败的作品是北京香山宾馆。实际上,“香山”建筑上的失败并不应归咎于设计,贝聿铭对其里里外外每条水流的线路流向、大小、弯曲程度都有精确的规划;对每块石头的重量、体积的选择及叠放位置都有周详的安排;对于不同类型的鲜花摆放位置、数量,随天气变化需要调整的颜色等,也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施工人员建造时却对这些“细节”毫不在乎,随意“创新”。难怪贝聿铭最后要痛心疾首了。

    日本人的精细为其产品赢得了全球极高的美誉度。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细、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

    中国传统产业如中餐、中药、百货等,在历史经验方面绝不比美国、日本逊色,这些产业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创新,其中的管理、技术若逐一分解,也谈不上深奥费解,但为什么产生不了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那样的500强或百年老店?中餐那么多以鸡肉为主料的辣子鸡、文昌鸡、白切鸡、手撕鸡、炖土鸡等,哪一个口味不比肯德基的麻辣鸡块好吃?肯德基在北京曾与中式快餐“荣华鸡”对阵过,但后者很快败下阵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