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案例:杂牌军打败了中央军(4)
    奇瑞通过自主开发,准确地说,通过自主的全球集成开发,同时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固有优势,所谓的国际化就水到渠成。这是“三大”连想都不敢想的,因为所有的外资品牌在中国都必须接受50%对50%的这种股份比例,它不可能和中国合作伙伴分享国际市场。

    这不是在说一个轻松的故事,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2001年10月是一个特别值得奇瑞人高兴的日子,第一批车开始出口了,出口到了叙利亚,也从此拉开了奇瑞海外销售的序幕。

    第一个客户是叙利亚人,他们是在北京的马路上看到奇瑞的产品的,就问这个产品是哪个国家的,他们认为这个产品造型很漂亮。有人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后来他们查到在芜湖,他们在北京就找了中国的朋友,带着到芜湖去。

    到了芜湖,找到奇瑞的有关部门。奇瑞人说,我们不出口,我们家里面还干不过来呢。他们就说,那我们找你老板吧。回答说老板在上海。叙利亚人于是追到上海,希望谈谈。老板也说我的确没有时间,我们对出口没有兴趣。他说我都追了这么远,从那边折腾到这儿,你见我一面都不见吗?没有办法,于是两人在马路上谈了十分钟。叙利亚人说,那你给我一个价钱,我要两百台车。奇瑞老板认为他是说着玩的,就把税扣掉,说就这个价钱,愿意干就干,不愿干算了。叙利亚人回去以后钱就打过来了,两百台就过去了。这是第一笔生意。

    2004年,叙利亚人销售了一千台左右的奇瑞产品,2005年计划完成三千台车,而且建了21个奇瑞的4s店,他们做的比奇瑞在国内做得还好。东方之子和奔驰、宝马摆在一个展厅一块卖。东方之子竟然卖到三万七千美元。奇瑞老板对叙利亚人说,你太黑了,赚得太多了。

    2005年1月3日,奇瑞汽车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销往美国5款车,在美国建立250家奇瑞的销售店,2007将向美国市场出口25万辆汽车,底特律被中国的这家汽车公司震惊,一时海内外哗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老一代的汽车人说,我们和外国特别是和西方国家的谈判,不是坐在一起谈判的,我们是蹲下来谈判,他们坐着。而通过奇瑞自主品牌,我们的腰杆子硬了,站起来了。同时,奇瑞也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尊重。

    一个世界上非常著名的企业要拿出八亿美元跟奇瑞搞合资,最后被奇瑞拒绝了。为什么?因为奇瑞认为那是一个不平等协议,技术转让费、设备采购、资产评估、人员安置、技术储备、成本控制等等,统统谈不拢。奇瑞为什么能这样硬气?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主开发的门道,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自信。外国人对奇瑞说,你这样的小企业跟我谈判,给我的感觉,好像你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一样,毫不让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