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案例:杂牌军打败了中央军(3)
    了解“什么是我们现在就能干好的”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那么简单,首先得把对外国人的迷信给破了,很多人被洋人打怕了,不自信,这种心理往往只有逼着你去破,才可能办到。奇瑞怎么走到这一步的?这还得从他们一开始的教训谈起,通过这个教训,一下子就破了对外国人的迷信。

    奇瑞从英国进口了一条福特的二手生产线后,为了安全起见,采用了交钥匙工程,就是外国人把这条线拆了,然后运过来再装上,再调好交给奇瑞。奇瑞当时非常相信外国人,认为他们是非常熟悉这条生产线的一群人。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些外国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能干,他们对这个东西并不是很了解。而且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厚道,合同签完以后他反悔了,他说这个我们肯定做不下来,你必须给我加多少多少钱。这些外国人也不是很勤奋,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中午还要晒太阳,晚上还要唱歌、跳舞去。奇瑞说,我们一块干吧。他说不能干,你们的人水平不行,干了我们不负责任。后来看到太慢了,什么都不行,这么耗下去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离掉外国人行吗?围绕这个问题,奇瑞跟市里面一些主要领导开了三个晚上的会,最后还是决定让他们在十二个小时内滚蛋。半年之后,第一台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各项指标超过了原定指标。奇瑞把这条发动机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全部提升了大概十五年,把所有旧的系统全部扔掉,全部换上最新的一代系统。最后,对方交付奇瑞违约款四百万美元,实际上奇瑞花了不到一半的钱,还锻炼了一支队伍。

    第二个故事,是有关究竟能不能在很短的期间内学会核心技术的。

    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许敏说:“困难的程度非常大,没有办法很好地形容。但是我觉得思路是非常对的,奇瑞的做法跟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做法都不一样,这个是一种非常超常规的一种模式,所以时间上面一定要短。否则的话,市场的竞争是不会容许我们生存下去的”。

    奇瑞的第一款发动机研发是委托奥地利的一家设计公司做的,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技术公司。为了把研发过程学到,奇瑞派了二十多个人在那边工作了一年多,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那边跟他们肩并肩在做。尽管合同上说可以一起做,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对方怕奇瑞把他的技术学去,把奇瑞的人全部锁在一个房间里面,而对方的房间进不去,只能打电话。经过说服,对方同意让学,不过,又说你们的人能力太差,没有办法跟我们一起做。奇瑞要求三个月的考验时间。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奇瑞人确实能力成长得很快,他们还要奇瑞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七八个月下来,主要的一款发动机就已经完全出来了。这个过程当中,奇瑞注意做设计指南、数据库之类的积累,白天上班、晚上在家写,终于把设计流程搞明白了。

    第三个故事,是有关我们暂时还不能干什么的。

    第三个故事,就是关键的关键了。看起来,目前为止奇瑞自身还没有积累起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但是,现在奇瑞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年推出三到四个,甚至更多型号新产品,自身没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但又为什么可以如此快速地推出多个新产品呢?那就是奇瑞的分包技巧,奇瑞认为,自主开发不一定都是自己开发,自己主导开发、整合资源也是自主开发。

    奇瑞发现,其实很多东西自己是会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整车全流程开发的经验,在项目集成方面是主要弱项。于是,在做项目过程当中,就把不会的东西交给别人做,会的东西自己做,他们管这叫开门造车。

    让外国人做项目管理有什么好处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