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化管理”——纪律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你当然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取得神奇效果。的确,有的时候,特别是短期,这些方法似乎还真的管用,但长此以往,这些方法就会失灵,甚至和你的美好初衷渐行渐远,万劫不复。
怎么会这样呢?那好,让我直接告诉你真相吧!无数的理论和实践都在证明,这些方法过去不行,现在不行,将来也同样不行。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员工们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他们除了生存,还有其他的需要。
至少眼下,他们和你是不一样的。你是管理者,而他们是员工,你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们却是阅历方面的新人。从地位上来看,管理者恐怕永远优于一般员工,向员工发号施令是管理者分内的职责所在。但如果管理者只知道发号施令,却不知道关爱员工也是分内之事,那一定就是一个蹩脚的管理者。要知道,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走路要平稳要快得多,也要长久得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一个公司一经成立,市场所有对它的考量都是客观的。这种客观而硬性的制约,使每一个公司都在扛着不同的巨大的压力,从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再从人力资源到后勤服务,无不渗透着老板们的焦虑和心血。但另一方面呢?你总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市场压力一股脑儿转移到员工身上吧!员工付出劳动得到薪酬的同时,也需要被肯定,需要被尊重和被理解。
对这个问题而言,老板往往占据着绝对主动的位置,在管理员工问题上,当然应该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积极去赢得员工的信赖,绝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大棒政策”、“高压手段”才是管理人才的最佳方法。这样做,只会使员工产生日益深重的抵触情绪,或者唯唯诺诺,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潜能,甚至可能产生“对着干”的糟糕局面。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平心而论,老板有老板的道理,员工有员工的苦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双方是否认同,是否彼此尊重,只有双方拧成一股绳,才能做到“上下同欲者胜”!
说到底,一个真正懂得管理艺术的人,是懂得宠信和激励员工的人,是懂得赢得员工之心的人。只有员工真实感受到了企业对自己的关爱和尊重,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公司的忠诚敬业,自动自发。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所谓宠信员工,当然不是什么空穴来风,更不是管理上的什么时髦花样,而是由来已久的一种理念,只不过没有像本书这样如此释明和突出罢了。我们通常所讲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以及柔性管理等等,都应当属于宠信的范畴。
美国的公司在宠信员工方面算是走到了前头,许多世界级的优秀公司已经尝到甜头并获取了宝贵的经验。例如,《我为伊狂》一书的作者、职业演讲家凯文从1986年起,就开始号召全美各地的公司领导人宠信他们的员工,并通过忠心耿耿、竭诚刻苦服务于手下的员工,来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公司的生产、服务水平和利润率大幅度地提高。他的管理哲学是:对待员工观念上的转变是所有变化的源泉。
本书算得上是国内在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也应该说是我们多年管理实践和思考之后的一种有价值的经验之作。许多老师和朋友对本书的最终成稿也贡献良多——在长春理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杨东龙先生,一直是“宠信”观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顾问经验,为本书启发出了一个完善的整体框架;现任林业大学教师的方刚先生曾经举办过“宠信员工”的讲座,他的不少观点和立场,与本书的某些内容是不谋而合的。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无论如何,中国企业界是到了告别“没有任何借口”的时代了,是到了管理者该对一厢情愿要求员工“忠诚敬业、自动自发”说再见的时候了。任何试图有所作为的公司和管理者,如果想要在今天和未来成功胜出,那么,“宠信你的员工”无疑就是指引他们快速向前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管理永远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既然一厢情愿的单边主义,或者“大棒加高压”的政策手段不能奏效,为何不试一试“宠信你的员工”这一领先的观念呢?
从现在开始吧!请不要犹豫,坚定地坚持“宠信你的员工”。其实践效果如何,相信各种层次的创业者、管理者和公司老板都会得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