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用人一二三
刘备是非常重视仁义的,投靠刘备的人才除非触犯法律或在战场上战死,大都不会死于内讧。不管是在三让徐州,还是荆州内斗或者取益州的时候,主要人才都被刘备收容下来,没有造成内讧损失。关张赵、诸葛亮、法正等人的职位,都能随着刘备事业的成功而高升,而且子孙也能得到重用。相比之下,曹操老是猜疑臣下,孙权也曾经逼死过大臣,给人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刘备这种忠厚仁义的用人准则从创业之初贯穿到建立霸业。他一生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是像有的人能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功臣最终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刘备以仁待人,很多人才欣然前往,而且多有善终,所以人们愿意为他卖命,帮助他成就大业。刘备限于自己的条件,在选人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质量,他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的人中之龙。读一下《三国演义》,我们就会发现,刘备人少,但似乎拿出一个就是个一等一的大将,不像曹操,人才虽多,但是突出的并不多。这与刘备自己资本有限是相关的,他没有什么资本,所以养不起那么多的谋士将领,于是他把资本用到关键的人物身上,收拢了当时的精英人物,有效地弥补了人才不多的缺陷。
刘备用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懂得体谅下属,能够宽容下属的缺点。张飞脾气火爆,关羽骄傲自负,庞统相貌丑陋,他都可以包容,想办法取其所长、容其所短。我们上文提到的张松,他见刘备的时候,刘备就不以貌取人,而是派赵云带领人马在半路上迎接。刘备、诸葛亮等人也在荆州城外迎候,待张松礼遇有加,热情款待。张松深感其德,交出了益州的地图,还自告奋勇地充当内应,不断地向刘备报告益州最新动态,为他取益州立了大功。后因事泄,张松被刘璋杀了。但由于张松献图,加之有张松及其好友法正等为内应,使刘备较为顺利地取得了西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