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 塑造新我的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中国的“海伦·凯勒”(2)
    6岁时,婷婷便通过学前班进入小学一年级了,是上聋哑学校呢,还是上正常学校,周弘在内心里冲突着。一次偶然让他坚定了女儿上正常学校的信心,那是他从报上得知北京一个叫做梁中坤的聋哑儿童到正规学校读书并成材的故事。他兴奋地赶到北京拜访了这个家庭,又欣喜若狂地回到南京做出让婷婷进入正常学校读书的决定。 于是,6岁的婷婷进入南京市秦淮区方家巷小学就读,为了照顾婷婷,安排她到最前排。在入学前,父女俩便进行了一次口语和书面的交谈,什么叫上学、老师、同学、考试,周弘都在卡片上写得清清楚楚,婷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爸爸,我懂了,我去好好读书。”为了培养女儿良好的心态,周弘在女儿每天放学后都要问,你今天的心情好吗?感受怎么样?婷婷便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爸爸,父女俩开始促膝谈心,一点一点地化解,婷婷快乐了,快乐而又舒展的心灵像是在飞,周弘说,这样的心态很好,否则只能是痛苦而又缓慢地爬。三年级时,婷婷因为成绩优秀连跳两级进入五年级读书。这种培养孩子的教学方法成了周弘后来尝试教育的基础。周弘说,常常对孩子竖大拇指赞扬吧,中国的父母太不会伸大拇指了。在爸爸的鼓励下,在小学三年级时,婷婷能够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被媒体称为“神童”。

    初中一年级时,婷婷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她到人民大会堂用纯正的普通话做了精彩的演讲,引起极大轰动。要做中国的“海伦·凯勒”为了唤醒女儿生命中的潜能,周弘可谓用心良苦。美国19世纪有一个又盲又哑的女伟人———海伦·凯勒,6岁半时一个字也不会说,18岁会五国语言,全世界轰动。有一天爸爸看她的自传,无意中发现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周弘一下兴奋了,女儿的生日是6月29日,相差整整一百年,于是,他对女儿说起海伦的故事,说起她的生日,爸爸说:“你的生日同海伦一天。”婷婷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爸爸,真的?”爸爸说:“是啊,据我了解,海伦的妈妈是顺产,而你是难产,妈妈生你时刚好耽误了两天。”婷婷顿时两颊绯红,海伦的血液在她血管里奔腾。许多年以后,婷婷回忆说,海伦是她梦中的偶像,给她力量,她要做中国的“海伦”。

    1990年,在儿童文学家杨臻的鼓励下,父女俩一同完成了《从哑女到神童》一书的写作,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10岁的婷婷语言表达能力令一些专业作家也吃惊。婷婷的心灵是那么丰富、善良,她在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爸爸是她最爱的人。

    然而,10岁的婷婷面对这些巨大的荣耀却有些措手不及了,差点被荣耀的花环淹没了。在学校,婷婷被同学们当作“神”来看待,成为老师教导学生的楷模,而同学们却疏远了她。在人群中,婷婷很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不可怕,但婷婷在同学们中的这种孤独太可怕了,爸爸决定找婷婷好好谈一次心。 爸爸问婷婷:“你爱同学们吗?”婷婷噘着嘴不说话。后来,她说:“同学们不理我,我为什么要理他们?”爸爸知道女儿喜欢听故事,于是便给她讲了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对着空旷的大山叫喊:“你是谁?”大山应:“你是谁?”孩子气了,又喊:“我恨你,我恨你!”可怕的声音出现了,大山回响:“我恨你,我恨你……”后来,妈妈对哭着的孩子说:“你回去对大山说‘我爱你’,好吗?”孩子又跑到山上,对着大山叫喊:“我爱你!”大山回音:“我——爱——你!”孩子笑了,群山笑了。婷婷的心结被打开了,她说:“爸爸,我明白了。”后来,每到周末,婷婷便带着一群同学来到家中玩。同学们说,婷婷的亲和力那么强,她太招人喜欢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