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它代表了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已经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了体现。因此,erp也代表一类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1.1 erp在中国—— 曲折的发展和普及时代的到来
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 Ⅱ (manufacturip Ⅱ,中文含义是制造资源计划)软件以来,mrp Ⅱ/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顾erp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1阶段:启蒙期
这一阶段贯穿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主要特点是“洋为中用”,软件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所引进的mrp Ⅱ系统的应用范围局限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如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当时,中国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很多。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低……。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 Ⅱ软件。作为先驱者,它们开始了实施应用mrp Ⅱ的尝试。
当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对于如何应用mrp Ⅱ作为一个竞争的工具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mrp Ⅱ的原理、实施应用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逻辑都缺乏了解,更没有经验。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对mrp Ⅱ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当时只是将mrp Ⅱ看作一项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对于实施应用mrp Ⅱ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应有的估计和思想准备。
当时,软件系统也存在许多问题。所引进的国外软件系统大多是运行在大中型计算机上的、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开放性、通用性差,设备庞大,操作复杂,投资巨大,系统性能提升困难。而且没有完成软件的汉化工作,又缺少相应的配套技术支持与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mrp Ⅱ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效益与巨大的投资以及当初的期望相去甚远。因此也引发了对于mrp Ⅱ的许多甚至是很尖锐的批评。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企业作为先驱者,启动了mrp Ⅱ/er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