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人物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序 言(2/2)

    尤其让我惊讶的是作者完全颠覆了国人对“二号”职位仅为“副职”的传统解读。在《二号人物》中,读者四处可以看到除副职以外包括总经理、最高执行官、ceo、职业经理人、助理、秘书,甚至还有什么职位也叫不上,但却牢牢地把握着整个团队管理实权的一族优秀人才,作者为这些人才搭了一个“二号人物”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上台表演”,使读者从中受到启迪。比如与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唱了近二十年“二人转”的斯蒂夫·巴尔默的名字,在《二号人物》中最少出现了不下十次,其间他在微软几乎担任过所有的职务,但从他进入微软第一天开始,除盖茨以外所有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看着他的脸色行事。可见实权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其次,《二号人物》中的事例绝大多数取自西方国家的团队,作者的用心不难理解。因为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角色使命感来衡量,我以为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框架——国营企业和家族式企业——的团队管理水平都相去甚远。何况这两种企业框架正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框架。就目前看,团队决策层的摇摆性正是致使中国式“二号人物”心浮气躁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只要从足球俱乐部赞助商年年变脸的现象中,就可以感受到中国团队运作远见性上与西方国家团队的差距。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式团队“二号人物”本身的职业素养实在是乏善可陈。可能作者有所忧虑:举谁为例呢?也许某某某团队某某某“二号”刚刚被《二号人物》捧上“台前”,指不定该团队该“二号”由于种种原因已经物是人非了。为避免不必要的愆尤,中国式“二号”不捧也罢。

    此外,作者对“二号人物”“良禽择木而栖”似乎“情有独钟”。不知道是否和作者本人经历过类似的切肤之痛有关?这个话题写了整整一个章。不过,幸好作者并非为那些“出走之时或出走之后的不义行为”摇旗呐喊,与此相反,一句“出走了,别以为‘出头’了”道出了作者对离职“二号”既宽让又忧虑的矛盾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作者着力对国外“空降兵”与中国“空降师”道德底线进行深入比较,在“有限度地赞成离职”中烘托了对“二号人物”“离职的职业修养”的拳拳诫言。无疑,作者的心愿旨在降低离职者的草率。从这点上看,“良禽择木而栖”无论对团队本身还是对将离职的“二号人物”来说,都是有积极的启迪意义的。

    让我有所困惑的是,不知是何种原因,作者没有将“二号人物”的职权与职位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解构。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职权高于职位”这么一种鲜明的观点,但作者却没有把这个观点缕理清晰,再呈现给读者——这也许就是本书留下的一个打不开的结。

    秦   林

    2004年9月5日于北京分司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