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成为亿万富豪: 感动中国的财富传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影响自己的人(1)
    有些人,虽然经常见面,相识很久,可一旦分手后,也就忘记了。

    但有的人,相交并不长,却终生难忘。

    我少年时代就有这样一位忘年交,他对我的人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人才荟萃的广安当代名人中,我所以提到民国时期的军阀杨森,不仅因为,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在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阶段,功过参差,尚待人评说;他为广安家乡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老百姓至今仍然记得他。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和杨森的儿子杨汉翔先生,有一段奇缘:我们结识在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环境中,他是一位遭遇不幸的青年知识分子,我是一个在贫困中挣扎的放牛娃,文化的差异、年龄的悬殊,都没有阻碍我们相交。

    现在回想起来,这原本是一件平常的事儿,相识纯属偶然,不过对我有很大的意义,对我的人生产生了不寻常的影响,确实没有料想到。

    这事儿,得从“文化大革命”中的20世纪70年代说起。

    那是我记事的时候,也就是我开始割草、放牛的时候。我们村里的田坎、土坡,铺满了我童年的脚印。我要把牛喂饱,草割满背篼,就要寻找草长得茂盛的地方,那只有到水边,因此我每天到村里的那条小河边放牛、割草。这条小河是我们果子村和山碑村的分界。不知道啥时候起,我同河对面的一个成年人熟悉了,因为每天他都在对面做活路。我不知他姓甚名谁,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身世。他穿的衣服和当地农民一样破旧,夏天穿条裤衩,肩上搭条擦汗毛巾,尽管他同农民一模一样,但我总觉得他又与众不同,到底有啥特别的地方,我又说不清楚……他就是杨汉翔先生,那时他大约30多岁。我才十来岁。我这人在小的时候便爱和大人打堆,他个子高高的,身体显得很瘦,干活倒很有力气,常见他干重活。庄稼人是凭力气吃饭的,有力气,在地里做活路的好把式,是乡里的行尊,受人敬重。可是人们对他却是两样,好像不冷不热的,为啥?儿童时代的我没有去想,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一点我感觉得很明显,生产队集体出工时,他常单独一处,不声不响地做活路,我们两个人隔着河摆龙门阵,他有说不完的话,我听得如痴如迷,手中割草的镰刀停了,甚至牛吃了地里的庄稼……背篼没有装满草,牛吃了庄稼,后果是可以想见的。杨先生给我讲的,都是从没有听到过的新鲜事儿,这些故事仿佛给我插上了翅膀,带着我离开山乡,飞向外边的世界,原来中国有那么大!世界有那么阔啊!他的讲述给我的童年幻想添彩加色,在我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是我小小年纪便外出闯世界的催化剂,以致我14岁起便北去河南,接着南到福建,再闯广东。

    那时,他在河对面挖土、挑粪,我在河这面割草、放牛,我有问不完的问题,他有摆不完的龙门阵,这种景况一直持续到我辍学外出谋生。有关杨汉翔先生的许多事儿,我是后来陆续知道的。

    当时,只听到大人们说:

    “杨汉翔是反动派大军阀杨森的儿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