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营销: 营销管理人员必读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节:解读中国营销密码(3)(2/2)

    特征1、转型混合营销

    惠普(中国)公司战略规划总监高建华曾正确比喻说,西方的营销是80%科学加20%艺术,而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则是20%科学加80%艺术,“中国的企业很多还是处在‘艺术’经营阶段,也就是说它没有像跨国公司那样,先把市场上非常具体的资料统计出来,而更多的是凭感觉。”

    感觉营销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特色,他们首先追求“感觉对路”,虽然在转型市场中有其理由,但也有极大的风险,中国商界的“大起大落”、“流星闪现”就是代价。

    值得强调的是,本土企业正在加快学习,提升营销水平,混合之比例在变化之中,发展的方向是“科学”的比重会不断上升,逐步向国际跨国公司的营销模式靠拢。一些优秀的企业(如海尔)进步很快,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特征2、推销主导为特征的战术营销

    中国本土企业营销的相当大比例落在战术层面而非战略层面。包括从战术角度建立品牌,多数情况下目前仍是推销导向、把推销当营销、以推销为目的。杀价战和促销的激烈和频繁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市场竞争的主旋律是价格竞争,而不是非价格竞争,尽管品牌这一非价格竞争优势被广为叫喊,但真正运作的往往是价格而非品牌。

    相当多的企业面临市场中的生死危机,缺乏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必然走向无奈的短期营销,只盯住和追求销售额。

    状态较好的企业往往又没有危机感,囿于推销观念不能提升,或在管理层内无法突破固化了推销导向的理念和业绩体系。

    特征3、策划多过策略

    “策划”盛行是中国市场上特有的现象,许多本土企业有问题请策划,好像农民生病请土郎中,土郎中有时也可治好病甚至效果神奇,但多数是经验导向、非专业化导向。

    伴随的现象是,市场炒作多过市场研究,或者多用单一营销手段(如广告轰炸)粗放执行而没有精细的整合营销运作。

    这在转型市场中是必然的、甚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亦反映出中国企业的营销策略水平低。策略水平低在竞争升级后必然失败,彩电降价战导致全行业亏损和2000年秋冬保暖内衣大战而落水对本土企业都是惨痛的教训。

    特征4、缺乏专才

    营销专业人才在中国转型市场中非常短缺,全国人才市场的信息一再表明,营销专才是今日中国市场最需求的专业人才类别之一。有实战经验的、在著名公司担任过市场部经理的人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由于稀缺,他们的个人身价越来越高。缺乏专才也正是中国企业营销水平不高的基本原因。在日益盛行的mba教育中,迫切需要更强化“营销mba”。

    特征5、小学水平

    中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营销水平相差悬殊,有的行业、有的企业营销专业提高很快、表现不俗,但从国际比较的观点看,中国的营销基本上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或者是“小学阶段”,起点低是多数企业的共同点,大量企业必须从基础abc开始学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