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找出一句最能表现这个团队精神的标志性话语,那么,就是“保证完成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官和士兵在接受命令时,都会在行一个标准军礼的同时坚定地说:“保证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这是解放军在接受任务与命令时最普遍的回答,表明了他们坚决执行命令的态度。这个军队之所以能在装备落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成功生存并取得胜利,靠的就是这种“保证完成任务”的态度和信念。这并不是一句简单、冒失的口号,它是一种承诺,说出来是要负责任的。在军队中,言必行,行必果,一句“保证完成任务”,就相当于一纸军令状。
证完成任务”,体现的是一种执行的热情,一种敢于回答“没有任何困难”的勇气,一种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信念和决心。企业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从不拖延、抱怨,从不寻找借口,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将任务执行到底。要真正做到“保证完成任务”就必须对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但又不惧怕困难。只有事先认识到了困难,才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困难。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困难的畏惧和对困难的轻视。
“保证完成任务”是一种决定个人乃至企业命运的执行力。一支部队,一名士兵,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坚决的执行力。保证完成任务,是执行力的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它在任何时候都让你充满朝气、干劲。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商业社会中,缺少这种执行能力的人,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事业也不可能获取成功。
曾经说过:“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人民解放军,就是“胜利思维”最优秀的实践者。当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把革命者特有的智慧用于作战时,战术就成为一门艺术;当战士们把这种智慧用于执行任务时,执行就成为一门艺术。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各种行动,都充分显示了他们把执行当作一门艺术。没有粮食,他们就吃野菜、树叶、草根。大概世界上任何人都不会想到皮带、皮鞋也可以吃,这是红军特有的智慧。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扮成出殡队伍,吸引日军士兵看热闹,然后突然冲入据点,消灭了据点的所有日军。这种土办法是任何军事院校都教不出来的,只有农民的脑袋才能想出这样的怪主意,但却很有效。八路军的重火力不足,即使是简单的炮楼都难以摧毁,真要强攻硬打,那得需要流很多很多的血。像这样的懂得如何出色地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解放军士兵太多了,人民解放军三级人民英雄金君正,1949年3月3日,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授予他称号时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一支队二连见习医务员。金君正担任卫生员时,在火线抢救伤员不怕苦、不怕死,完成任务出色。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他肩挑四五十斤的药箱,夜间在崎岖的山路上随部队急行军四五十里,奔袭包围敌人。三天恶战中,他冒着枪林弹雨,连续抢救伤员,出色完成了任务。有一次部队转移,他负责阻击排的伤员抢救工作,当时他腿部中弹负伤,仍坚持背着伤员脱离危险。还有一次,他和另一同志负责护送66个在战斗中负伤的伤员去卫校,当赶到目的地时,卫校已转移至黄河以北,此时敌军就在附近,情况十分危急,为保护伤员的安全,他们白天隐蔽医治护理伤员,晚上赶路,巧妙地与敌周旋,吃尽千辛万苦,直至将伤员全部安全送达卫校。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建国之前的解放军是一支“土里土气”的军队,手上的武器落后,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战士大都是农民出身,大部分指挥官也是农民出身,有的甚至曾经当过土匪,根本没接受过正规的军事学习。解放军要想在与比自己的实力强大许多的国民党军队的较量中取胜,就必须灵活应对、见机行事,用智慧取胜,把执行当成一门智慧的艺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