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赢你的大学: 校园励志实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职业发展“换汤不换药”(2/2)
    “采访这50个人对我来说是一件轻车熟路的事,但我从中收获很多,受到的影响也很大”。采访50名精英,意味着从50个不同的成功人士的经历中吸取最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思想、最纯粹的精华。自此,陈海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与其治于人,不如尝试治人。而问题的关键是,自己要如何才能从一个文人记者转变成一位商人?两种角色应该怎么调整?

    实际上,陈海早在2002年初就和一位中央大报的高级记者开始运作京华传媒网。当时已是著名门户网站新浪网传媒论坛总版主的陈海,一直在思索开拓京华传媒网发展之路的切入点。他曾经和某门户网站联系,表明自己希望承包一个频道,但却没有得到回应。

    陈海清楚地知道,他手里所拥有的媒体资源才是他最重要的资本。但如何将这些资源最优整合以使其转变为切实的经济效益,他还没有答案。2003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和《数字传媒》杂志合作,兼任杂志主编。

    这一年,陈海整合新浪网、京华传媒网和《数字传媒》杂志等业界资源,采取网上和网下互动的形式,成功策划了“新浪—京华传媒新年论坛”,并在新浪网上现场直播。他不动声色地利用自己的关系请来媒体领域几位重量级的人物,论坛活动一时间声名鹊起,他使网络在传统传媒业界守成了一次漂亮的亮相。而这次论坛的内容则成为《数字传媒》杂志的封面文章,标题为“京华传媒群雄论剑”。陈海又给自己的网站做了个大广告。

    尝到甜头的陈海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继续策划“京华传媒论坛”。“做论坛基本上是公益性的,不挣钱,只是希望能把它做成一个品牌。”面对外界的疑惑,陈海这样解释道。他已经意识到,在互联网领域,内容、技术、市场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创业就是要保证这三个团队里都有强有力的灵魂人物。而除了在技术方面他不占优势外,在内容和市场方面,他基本上可以独挡一面,几年媒体记者的从业经历无疑给予他独特的竞争优势。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