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继承古今中外,仿其形易,得其神难,科学的继承是批判和扬弃,是否定之否定。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得到知识,而是得到思想的方法。
生物学上有个名词叫“杂交优势”。生物杂交产生优良品种,观念杂交催生思想巨人,人才杂交造就卓越团队。学习,不单纯是学习,学习中有创造。如果我们原来的思想只是一粒种子,那么,学习就是使这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环境。在中西方文化的嫁接中,在儒释道精神的融合中,在自我理念与他人理念的交锋中,蒙牛力图让思想与思想相乘,实现“王水效应”。
牛文化的第三条主线:大牌靠创
蒙牛人在一篇题为《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短文中写道:“蒙牛”已成为“中国牛”,并在向“世界牛”迈进。
牛根生认为,乳业是国家的弱项,却是内蒙古的强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文化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内蒙古要做中国的“乳业龙头”,呼和浩特要做“中国乳都”。这就是蒙牛“三步走”的品牌战略。
2005年,在《品牌中国》论坛上,牛根生的一句声若洪钟的结束语“蒙牛!中国牛!世界牛!”,振奋人心,颇有代国人“宣言”的气度。
如何创这个牌?
经济全球化,与我们同台竞争的是装备到牙齿的国际军团,我们规模不如别人,底子不如别人,历史不如别人,凭什么赶?靠什么超?
中华民族要想后来居上,只有凭创新,靠突破。既要拼硬件,更要发动“软件革命”:在管理上创新,在文化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国际竞争力。
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就是我们在产权制度上寻求突破的一种尝试。“老牛专项基金”的用途,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面向员工(杰出者、特困者、重症者),面向消费者(重大建议者、感天动地者、杰出贡献者),面向中国乳业。指向员工的部分,共涉及到九类人:搞经营的、搞管理的、搞市场的、搞销售的、搞研发的、搞技术的、搞生产的、搞原料的,最后一类是陷入特殊困境的员工——遭遇天灾,或者其他过不去的坎,但企业的分配制度涉及不到、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则照顾不到、社会保障系统也覆盖不到,这时候,可以向基金申请帮助。
文化需要传承,精神需要接力。千事业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一群又一群人,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要把好的文化、好的做法,模式化、制度化,让它凝固下来,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这样,即使有貌合神离的人进来,在系统构筑的强大的“文化执行力范式”中,经过一场叉一场博弈,也会被慢慢同化,成为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大胜靠德: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
蒙牛文化的主根是“德”,其有三大“支根”:“经营人心”,“与自己较劲”,“种自己的田”。“三大支根”同时也是“三大方法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