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美国sony公司工作的工程师戴安娜,也在一进公司就接受了职业规范的培训,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如何在电话交流中维护公司的形象。她说:“我们接电话的质量,反映了我们的服务态度。我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电话铃一响时,我的心中就已经微笑了。因为我的声音在告诉对方我的表情,我等到电话响完两声之后,在第三声要响时,才沉着地接起电话。因为如果我接得太早了,会显得我迫不及待,说明我无事可做;如果接得太晚了,会显得我没有在岗位上,给公司造成不良印象。如果我离开自己的办公桌,我就会打开电话留言机,请对方留言。接电话时,我会停止口中、手中的任何活动,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电话上,对方是可以感觉到我的行为的。我总是先报姓名:‘我是sony公司戴安娜·魏。’这样做反映出精干、高度职业化的风范。 电话结束后,我会说:‘谢谢你打电话。’有些问题在当时无法解决,我就会另约时间回电,并且一定要准时回电。任何我不在时别人打来的电话,我都在24小时之内认真处理。”
很多在国际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人从海外归来,总是抱怨在国内向公司打电话时,大部分情况是别人用“喂”或“你好”回答,而不是:“你好,我是××公司××。”使得人们还必须再次确认:“请问,是××公司吗?”
即使是在电话中愉快地交谈了,但是没有得体地结束电话,也影响一个人的电话形象。生物学博士帕特瑞克·李应某大城市市长之邀回国,创建生物园,他说:“几次与他的通话,他都未等我回答,说一句‘先这样吧!’就单方面挂断了电话。”这样不给予别人反应时间、单方面地挂断电话,会让别人感觉到他不懂得应该尊重别人,他可能是一个性格霸道、缺乏敏感、具有支配的人。无论你有多么繁忙,但是等对方应答一声“好吧!”的时间也就需要几秒钟。几秒钟,丢掉的是对一个人的尊重,也在自己本来很好的形象上加了不美好的阴影。
一些从海外归来的朋友们谈起电话礼仪的事,集体列举了电话中让人产生不良印象和有损于成功人士形象的行为和表现:
(1)对方不报姓名,而用“是我”代替姓名,别期望人们都知道你是谁。
(2)对方单方面无礼貌地中断电话,不给别人反应的机会。
(3)对方“一心多用”,在与身边的人讲话时,不用“对不起,请等一下”来提醒电话的那一方,使得你不知道他到底在和谁说话。
(4)对方保证过再打电话,但是,过时不来电,害得遵守规矩的人苦等。
(5)当你讲话时,对方长时间沉默无应答,不用“我明白”、
“是的”来表示在倾听,以致你以为电话出了故障。
(6)对方打错电话时不说“对不起,打错了”就挂断。
(7)对方来电只留姓不留名,不留电话,但却希望你回电。
(8)打电话时,口中吃饭或者嚼东西,让人感到不受重视。
(9)接电话后,对方滔滔不绝地讲,使你没有机会反应。
(10)在不适当的时间打来电话,表示两句话就说完,却唠叨个没完没了。
(11)在电话结束后,对方猛地放下电话,震耳欲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