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功咖喱派: 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奈何空有屠龙艺
    庄子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叫朱泙漫的读书人,十分好学,而且特别想学到独特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最会屠龙,就立刻变卖全部家产,不远千里拜支离益为师。过了三年,他学成回乡,乡亲都很好奇他学到什么技术,他就连讲带比划,表演屠龙的技术给大家看,如何抓住龙头,如何跳上龙身,如何把刀刺入龙颈…

    正当他兴高采烈的说着的时候,有一位长者走过来:“小伙子,你学这两下子有啥用,你上哪儿去杀龙呢?”

    朱泙漫这才猛然惊醒:花费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学到的东西,却毫无用处。

    其实发出这种感慨的,又何止朱泙漫一人呢?也许有人会辩解说,“知识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知识不能证明真理,因为“真理”本是一个宗教概念。所以,知识的目的不是追求真理,而是追求更多更好的知识。

    有人为了知识而追求知识,失去了对现实的观察力,从无知的奴隶变成知识的奴隶。有人出于一种变态的狂热,把知识变得玄之又玄。结果知识在他们那儿成了正确的废话、无用的真理,除了可以使读书人聊以自慰一番以外,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

    学校把常识变为在考卷上的淘汰战,也将思维方式变为只能唯一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知道他读大学一年级的目的,便是要考试合格,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读大学二年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考试,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心中一点疑问也没有――这样出来的学生能看清社会和人生吗?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把知识当成目的,而不是工具,从无知的奴隶变成知识的奴隶。主人变了,奴隶的身份没变。

    知识的奴隶可能会看到世界是什么,却永远不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思考,让自己融入世界。有人曾经把大脑形容为一口池塘,别人的书就像是一块石子;石子扔进池塘激起的是水波,而不会激起石子。…因此别人的知识在脑子里装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不会是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