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公司时,李刚向老板承诺:“我要单干,但我绝不会抢公司的客户,请您放心!”老板知道再想挽留他已是不可能了:“口头承诺只能约束君子,不能约束小人。希望你能信守诺言,祝你成功!”
从那一刻开始,李刚便成了真正的soho一族了。为了节约开支,他将打工积攒的7万元钱进行分配:2万元寄给父母,留作养老用;5000元寄给正要出嫁的姐姐;5000元寄给准备盖新房的哥哥;剩下的4万元买了一台pc机、一台苹果电脑及打印机、扫描仪、mo等相关机器设备。他在位于人民大学东门外的一个筒子楼下租了一间只有8平米的地下室,既作住房又作办公室。他们一起为这间8平米的地下室起了个名字——“沐子工作室”,开始了他们的soho生活。
那时,做平面设计业务实在是太难了,既没有公司作后盾,又没有那么多制作人员为他答疑解惑,而李刚所具有的只是一点悟性和经验,更何况原有中关村和人才交流市场的客户又不能碰。这可难坏了他和于敏。恰好那段时间,李刚的嘴起泡了,扁桃体也发炎了,于敏见他这样,又是心疼又是着急。
突然有一天,于敏灵机一动:“咱们这儿离三环路这么近,三环路两侧又有这么多写字楼,咱们不妨挨家去走访,苦点累点也比在这儿等死强呀!”
第二天早上9点钟,李刚带上以往的作品和名片,沿着三环路开始了他们漫长的soho之旅。不要说绕北三环走一圈,即便是骑自行车也需要四五个小时。北京的七月酷热难耐,而他们却连瓶矿泉水都不舍得买。每到一个写字楼,保安人员见不是楼里公司的人员,还不让他们上楼。他们只好谎称自己是来租场地的人,才得以进入。在所拜访的公司中,有些公司能够等你把来意讲明,然后索要名片;而有的则理都不理;更有甚者,直接叫保安把他们哄走。
一次,他们走入一家广告公司,刚向那家公司的老板说明来意,老板便理都不理地拿起电话将保安叫进来说:“你们是怎么工作的,让这种人溜了进来。万一公司里的东西被盗,谁负责呀!”一番话说得李刚火冒三丈:“你说谁是小偷,你是什么意思……”可没等说完,保安便把他和于敏架出了公司的大门。
那时,撞到这类伤心事何止一件。还有一次,当他们来到一幢写字楼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极低的价格从竞争者手中抢到了一份平面设计的业务,是为一家小杂志社做广告设计,活虽小,但这毕竟是我的第一笔业务。于是,晚上回到地下室,不顾一天的疲劳,连夜便为对方赶制完成,一看表己经凌晨两点半了。第二天一大早,便坐公交车赶到这家杂志社交活,没想到被负责人狠批了一通,说他做的活与要求的大相径庭,完全没有办法用。“我心中却满是疑惑,明明是按照他们的要求一点不差地细心完成的,怎么会是这样呢?最后,争执了半天,对方以不合格为由,不能付款,说我耽误他们的赶稿时间,只能以我的作品凑合出版。我气得无话可说,无可奈何地走出了这家公司。”回忆起这些李刚仍旧一脸无奈。
当问起李刚那段灰色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李刚一语道破天机:“任何困苦对于自己总会有好的一面,积极思维至关重要,积极思维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习惯。”
(1)李刚每周选定一条积极思维的语录,并把语录写在小卡片上,时时在心中默念;
(2)每周有一天“10分日”。一早醒来,李刚就认定当天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得“10分”。用李刚自己的话说:“你会对你一直忽视或低估的人大吃一惊,你与许多人的关系开始改善。”
(3) 每周选定一天为“积极思维日”,在这一天从他的用语中消灭“不能”、“不行”、“不会”等字眼;
(4)每周至少找一次机会主动给予周围的人一点什么。
在这种自我精神疗法的作用下,终于苦尽甘来。正当他们垂头丧气之时,突然旁边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看到了他摔在地上的作品,说:“你是平面设计员吧?我们公司是搞图书出版的,有几个封面要做,看你行不行?”经过一番实际操作式的考评,李刚终于接到了第一批有收入的业务,3个封面共3000元钱,这次我事先签定了合同。
就这样,他们的soho生活渐渐地好起来。从此,李刚每天早上8点钟起床,打开电脑浏览e-mail、当地新闻及他们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期间,于敏去买早点;吃完早点后,他们就沿北三环走访一些需要制作平面设计的公司;晚上回到小窝再加班加点,挑灯夜战。
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月,他们共走访了三百多家公司,接到了20多笔业务,每天早上坐公交车到达前一天傍晚走访过的地方,然后下一家。
三个月后,由于制作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位父母都是教育家》、《成功精典》、《成功圣经》等几部畅销书的封面,竟然有人主动给他打电话,请他去做封面设计了。当接到了第一个这样的电话时,心里无比激动,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想想于敏跟我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吃了这么多苦,心里真是过意不去。那天晚上12点钟,我第一次和于敏去逛街,平时都是她一个人去,而我总是宁愿呆在网上,那天我给她买了2000多元的衣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