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传媒的傻子们: 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并购进行时(6)
    “你得想办法完成它。”斯图勒恳求地说。

    “巴里,”伯娄回答,“我们第一季度完成了任务,第二季度也完成了任务,但是自此以后,你得想个万全之策了,因为第三季度我们肯定完成不了任务。”

    其他部门的领导也很紧张,也与他们的老板发生了冲突。时代公司的多恩·洛甘也在和杰里·李文、鲍勃·皮特曼及迈克·凯利会面时多次要求调整目标,他说完不成向华尔街保证的数字。但是业务目标还是没有修改。相反,洛甘、伯娄和其他人还被命令更努力、更快地工作。公司还要进一步削减支出,开除更多的人,而剩下的员工则被迫工作更长的时间。他们被这样告知:“鲍勃·皮特曼一生从来没有一个数字完不成,这次他也不能完不成任务。”

    与此同时,为了证明他制定的数字实际而且可以完成,李文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回收股票的计划中身先士卒。2~6月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竟然花了13亿美元从股市上回收股票,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票被低估了!

    或许公司的股票并没有被低估,因为就在公司花13亿美元回收股票时,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高层管理者却抛出自己的股票,他们卖出了价值上亿的股权。2001年2~5月,史蒂夫·凯斯抛出200万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权,挣了1亿美元。或许他和每天经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越来越远了,但是他对时机的感觉还没丢。皮特曼在2001年春天差不多把他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所有股份都卖掉了,他把150万股总共卖了7 300万美元,而迪克·帕森斯在4月份和5月份也靠卖出70万股很快赚了3 500万美元。至少还有十几个管理者和主管在那个春天也卖了自己的股份,其中包括迈克·凯利(1 900万美元)、大卫·考尔本(900万美元)、马尤·斯坦兹(2 280万美元)、肯尼·莱勒(1 050万美元)、乔治·弗雷登伯格(2 800万美元)、肯·诺万克(3 350万美元)、迈尔斯·吉尔本(1 970万美元)、吉姆·巴克斯得尔(1 000万美元)和特德·特纳(1 520万美元)。也许还有其他人也卖出了股份,但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证券交易所并不要求公司内部部门级领导的人员公布其股票出售情况。

    那么这些股票的出售意味着什么?它们表明了什么?这真的如同某些人后来指控的那样“是在并购失败的真相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问题公布于众以前,在股票崩溃之前,借此来收回大笔金钱吗”?(引用2003年4月一份诉讼者的话)或者是像一位对公司忠心耿耿的发言人所说的那样,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高层管理者把钱留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四处散落1亿美元作为他们个人长期理财的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