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给父母的忠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10)
    在父母的眼里,成才的途径只有读书,一些人甚至把上大学与成才之间划了等号。即使一些家长心里也认为孩子不上大学也能成才,但也不觉得那么理直气壮,似乎自己的孩子不考大学总比别人缺点什么。应该看到,目前的教育实际上是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英才教育,也是失败教育。据调查有95%的中小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但是,国情决定了只能有5%的同龄人能上大学,那么大多数孩子就成了“失败者”。所以,做家长的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说到底,父母的愿望不过是让孩子有出息,成为有用之才。在塑造孩子成才的道路上应培养孩子的个性。因为在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个性代表突破力、创新力、竞争力。如果孩子有很强的成才愿望,但不愿意考大学,而是愿意从事另外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家长的应理智考虑后,也应积极鼓励孩子。

    成才的路有无数条,何必非要走考大学这条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行当、哪个岗位都可以做出成绩,都可以成功,不能片面地把能否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惟一标准。许多名人并不是考上大学后成为名人的,一些人根本没有上过大学,同样可以成为国家、民族的功臣,社会的栋梁。韩寒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人才。爱迪生没有读过大学,但他一生发明了上千种事物,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一个人才。上了大学不见得就等于成才,应该说,上大学只是途径之一,并不是目标,最后的成功才是目标,所以,不应把上大学作为孩子追求的惟一目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是过时的。孩子能够上大学自然是好事,但重要的还是应该因材施教。你的孩子也许更适合当一名厨师,若硬逼着他考大学未必对他有好处,也许他在激烈的学校竞争中败下阵来,就扼杀了一位烹饪大师。成功的事例证明,“幸运”不是靠学历,而是靠百分之百的努力和发挥自我能力取得的。高考时的落榜生当上了总经理,曾经是同学的学士、硕士却当起了助理,这样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