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之舞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样的生意两种做法(2/2)
    严峻的时局图

    在联想正期待着高贵血统时,在“保护客户利益”的鲜明旗帜下,戴尔、惠普、苹果和东芝正大肆抢夺原ibm的客户和经销商。惠普公司4月11日宣布,在近日与美国数个机要部门签订了产品合同,其中包括美国空军部、国防部与能源部。

    新近曝光的戴尔“邮件门”事件引发了中国媒体的愤怒。这组邮件是戴尔美国中大西洋地区战术项目军队系统(销售)经理致其所公关的目标客户的电子邮件。戴尔公司的销售人员称,“要知道,联想公司是一家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最近刚刚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联想的收购,大家必须明白一点,现在客户们每买ibm的一美元的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了中国政府。”其实这只是戴尔2005攻略的一个小小插曲。

    2005年戴尔制定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攻略。看到联想宣称要“坚持ibm高价值高端产品的原则”,戴尔则继续高举平民路线的旗帜。坚持所有的pc都是日用品,2005年开始接连降低几款pc的价格。戴尔不仅高举美国制造的大旗,以美国制造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尊重、高品质服务与低价格的承诺等游说客户,而且还占据着美国一流传媒的显赫位置,制造出联想最不愿意看到的市场气氛。这一切对被迫换了东家的ibm客户产生了极强的心理冲击。

    今年以来戴尔在美国一流媒体的位置迅速攀升。中国是美国的假想敌,收购了ibm处理品的中国联想,一下子就成了具体的靶子。正规的和非正式的渠道,到处散布着戴尔——美国人骄傲的气息。在《财富》杂志2005年度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排名中,戴尔从去年的第六跃升为今年的第三,仅次于ge和沃尔玛。值得注意的是《财富》最受赞赏公司的排名,不是经由学者、退休公司官僚等知名人士给打分,而是由在一线工作的卓有成就的行业主管和经理给打分,其中不乏戴尔竞争对手的高管。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尽管戴尔公司糟糕的售后服务一直是美国人的一个话题,但是因为联想收购ibmpc,却极大地提升了戴尔公司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而且,消费类电子产业正面临新的变局。世界一流消费类电子厂商,都在为“消费电器大规模生产时代的终结”做准备,他们纷纷调整资产结构,避重就轻,瞄准了数字家庭的新战场。惠普捷足先登,集中推出集成影像产品200多种以全力抢占客厅市场。ibm更是壮士断腕,甩掉pc将资源集中投放到服务器、it服务、娱乐电子产品、蓝色基因工程等,还不排除与索尼、苹果等结成联盟占据娱乐电脑的高端。最大的竞争对手戴尔也不再专注pc,戴尔正在向惠普备受赞扬的成像和打印业务开战。2005年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了500万台打印机,占到20%的市场份额。戴尔打印机有一项功能非常诱人,那就是当客户的油墨不足时,机器会发出自动提醒,只要点击一下,就可以订购一只高利润的墨盒。

    在这样严峻的时局图面前,联想却把全部的想象放在了ibmpc的高贵血统上,不能不让人捏一把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