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引言
    与我们经济繁荣相伴随的,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繁荣。这个繁荣已有25年了。但在汗 牛充栋的管理思想和观点中,在实践中,中国企业必须寻找到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在中国 ,最 成功的企业,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外国理论;最成功的企业家,恰恰是那些“山沟里”出来的 管理 者。其实全世界概莫能外。

    美好目标与愿景,要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语言来描绘,“乌托邦”与人类童话没有本质区别。不同的是,我们知道童话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是在梦中,在希望和憧憬中。而“乌 托邦”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错误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梦想,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

    诺基亚是靠加工木材起家的芬兰百年企业。1990年前的芬兰诺基亚公司主营业务有两块:一 块是木材加工,另一块是橡胶制品的生产。芬兰位于北欧,只有500万人 口,本国市场很小,几十年来,诺基亚主要是为前苏联提供橡胶制品。由于市 场稳定,所以生产和生活都很好。但是,1990年环境突然发生了改变:苏联解体,诺基亚 既 有的市场没有了,企业面临着生存问题。当时的董事长感到,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转型,但这 个建议遭到董事会成员的极力反对。在巨大的压力下,董事长最终选择了自杀。新任董事长 奥利拉上任后经过调查认为,前任董事长的思路是正确的。他向董事会摊牌:要么这样干, 要么 我走人。董事会最终同意了奥利拉的意见。诺基亚在奥利拉的带领下迅速出售掉部分木材加 工、橡胶制品和电视机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做通信产业。到2002年,诺基亚已经是世界排名 第一的移动通信供应商了。

    诺基亚这样的故事中国也有。1992年,中国广东一家靠生产鸡毛掸子起家的羽绒制品企业感 到了市场生存的压力 :这是个几乎谁都可以做的行当,进入门槛非常低,而且市场容量有限,企业发展受到局限 。经过半年的国内外市场调研,企业领导认为出路只有一条:转型。但转型干什么呢?他们 看上了当时的高档消费品“微波炉”。但转型是需要成本的。钱从哪里来?他们果断地把还 在赢利的羽绒制品厂低价卖掉。八年后,这个靠生产鸡毛掸子起家的企业已经是世界第 一的微波炉生产制造商。这就是格兰仕。

    在市场经济中,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不适应这种变化, 生存将很难为继。因为没有永远的产品,没有不变的市场。

    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企业生产规模的适应,这是讲生产的组织适应。凡是成为热点的地区和行业,往 往也就是资 金流入最快、最多的地区和行业。这种资金快速增长,带来的直接效用是利润空间的压缩 和行业利润率的急剧下降。按照经济学原理,任何一个行业,在市场平均利润下,都存在着 一个规模经济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在多大的生产量下,其成本是最低的,生产是最经济的 。

    第二、是产品对市场的适应,也就是讲企业对市场的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竞争将导致更 加有效率的企业产生和有效率企业的生存。

    第三、是企业组织的适应,是讲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即,企业以什么方式参与竞争。 tcl总裁李东生先生先用一个“悟”字来形容,他说:“要悟到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必须 要 适应这个社会的环境,要改变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是自不量力的。我们企业的改革一是 低调 ,一是注意规范。我们的改革虽然不能说全部找到了依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不 违反任何规定。”

    第四、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企业,主要是说对企业管理理论的适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